纪伯伦《先知》冰心译本经典化研究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ona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散文诗集《先知》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最负盛名的作品。自1923年出版以来,这部作品被先后翻译成100多种语言,得到不同国家读者的追捧。1931年,新月书店出版发行了冰心先生翻译的《先知》,纪伯伦由此家喻户晓,作品《先知》也逐步在中国被确立为经典。然而,学术界当前对于《先知》的研究多集中于探析作品主题和思想以及冰心译本的翻译风格,对于冰心译本经典化过程的研究尚不充分。基于此,本文拟从经典化理论视角,将原作者、译者、社会文化背景、“赞助人”、读者等因素纳入考量,对《先知》冰心译本的90年流变做系统爬梳。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交代了研究缘起、纪伯伦及《先知》在中国的研究情况以及本论文的研究问题和意义;第二章在梳理翻译文学经典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本文的理论框架和创新之处;第三章主要分析了《先知》原著的特点;第四章详细介绍了译者、译者与原作者的互动、译者的翻译思想以及冰心译本对原著“文学性”的再现;第五章结合社会文化环境、“赞助人”和读者接受等外部条件,分析了冰心译本的经典化建构过程;第六章总结了内外部因素对冰心译本经典化建构的影响,并以此尝试性地对翻译文学作品的生成提供借鉴。研究发现,在译者自身努力和诸多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先知》冰心译本实现成功、成为经典。一方面,译者冰心与原作者纪伯伦的高度契合、冰心在自身翻译观指导下对原作“文学性”的再现是冰心译本经典化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冰心译本的诞生顺应了时代要求——从首版开始,“赞助人”源源不断给予译本高度扶持,并且进入网络媒介占主导的新时代之后,“赞助人”积极转变营销策略,使得冰心译本再次符合市场和读者需求,由此形成的读者接受反过来对冰心译本的经典化起到推动作用。正是在这样一种内外合力的作用下,冰心译本建构了其经典化地位。
其他文献
韩国证券市场开放经历了由间接开放到有限制直接开放再到完全开放的渐进过程,其开放战略的实施、开放时序的选择和开放后金融监管的有效性水平给我国证券市场开放予重要的启
西后与光绪西逃西安后,光绪拥有处理朝政的一定权力。俄国侵占我国东北时,迫使盛京将军非法签订奉天交地九款,并先后提出九款修改款、十三款、十二款和十二款修改款。光绪认
水灾害是煤矿生产的一大安全隐患,煤矿区地质构造复杂,查清煤矿区水灾害发生的原因,加强政府部门及煤矿企业的管理,做好防治水害工作,确保矿山安全生产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
期刊
本文认为改造“国民性”中道德的落后面与发扬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辩证统一是鲁迅先生伦理思想与道德实践的一大特点。本文着重对后者加以系统的论述和评介。
本文对唐朝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诗歌中表达的消费观点进行了探讨,论述了他的消费观点的特征和消费主张,并对其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论。
汉语,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代代传承的纽带,它本身就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每一个中国人生命中不能缺少的“血液”,作为中国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学好汉语。使用好汉语。汉语是
本文总结了作者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做法;贯穿“史”的线索,教好基本知识、运用比较方法,开拓学生思路;注重揭示规律,交给学生“钥匙”;介绍学术信息,扩
艺术教育离不开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师生互动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不仅使幼儿能从活动中感受到自己的主体位置以及自主、自由地参与学习的权利,同样,老师也可以从师生
本文从五个方面从历史的角度用社会学的方法论述了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生活方式发展变化的实质及其规律,初步探讨了政治经济和生活方式的关系,并对生活方式发展变化中出现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