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组织激肽释放酶-4在Luminal型乳腺癌中的抑癌作用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r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严重危害女性健康。尽管目前乳腺癌分子分型(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阳性、三阴性乳腺癌等)已经展示出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并给患者带来治疗获益,但相同类型的乳腺癌患者接受同种治疗时仍存在显著的疗效差异。因此,寻找新型分子标志物仍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对于解决乳腺癌的精准治疗具有深远的意义。人组织激肽释放酶(Kallikrein,KLK)基因家族,是一组编码丝氨酸蛋白酶的同源基因,亦是人类基因组中最大的蛋白酶基因簇,编码包含人组织激肽酶(KLK1、KLK1B)和14个激肽酶相关肽酶(KLK2-15)在内的15种丝氨酸蛋白酶。有研究表明,KLK4过表达可促进恶性口腔上皮细胞发生转移,亦可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及恶性生长。此外,在前列腺癌及结肠癌中,KLK4高表达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较短,预后较差。在乳腺癌中,据报道,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内KLK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组织,且基质细胞中KLK4的表达水平升高提示患者预后较差。然而,Xiao等人利用多种数学模型对大型临床病人数据库进行分析,发现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KLK4的表达水平与其复发转移风险呈负相关,提示KLK4在Luminal型乳腺癌发挥抑癌作用。因此,KLK4在乳腺癌中的具体作用及临床意义尚未明确,故本研究拟探索KLK4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明确KLK4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等能力的影响。方法:(1)通过美国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Oncomine数据库分析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研究KLK4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2)收集140例乳腺癌患者原发肿瘤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细胞及间质细胞中KLK4的表达水平,并分析肿瘤细胞和间质细胞中KLK4的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3)利用si RNA敲减乳腺癌细胞MCF-7(KLK4高表达)中KLK4的表达,并通过细胞平板克隆实验、3D成球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KLK4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1)数据库分析发现:Luminal A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分型乳腺癌且提示患者预后较好,同时分析多个乳腺癌数据库均发现KLK4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与更低的复发转移风险相关;(2)通过研究140例乳腺癌患者原发肿瘤组织中KLK4的表达水平发现:KLK4在肿瘤细胞及间质细胞中高表达均与更好的总生存和无复发生存相关,且在E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中这种差异尤为显著,进一步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证明肿瘤细胞中KLK4的表达水平是乳腺癌的独立预后预测因素;(3)在多种乳腺癌细胞系中对KLK4的m RNA水平及蛋白水平进行研究,得到与临床数据库分析相类似的结果:多种Luminal型乳腺癌细胞系高表达KLK4,其中MCF-7高表达尤为明显。此外,免疫荧光实验结果表明:KLK4蛋白主要在乳腺癌细胞胞浆中表达;(4)用si RNA敲减MCF-7细胞中KLK4蛋白表达后,细胞的迁移、侵袭及3D成球能力增强。结论:(1)Luminal A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KLK4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分子分型乳腺癌;(2)在乳腺癌(尤其是E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中,肿瘤细胞和肿瘤基质细胞中KLK4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较好,且KLK4的表达水平可作为乳腺癌的独立预后预测因素;(3)在Luminal型乳腺癌细胞中,敲减KLK4能够促进细胞的迁移、侵袭及3D成球能力。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辽宁省某丙肝高发县农村地区居民的丙肝防治知信行的了解,为制定丙肝防治措施和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对国内外丙肝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提炼出能够反映丙肝健康教育效果的指标,经过两轮专家咨询论证,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构建出一套适于该县农村居民实际情况的丙肝健康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为丙肝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提供衡量尺度,也为今
目的:化疗相关认知障碍(chemotherapy—induced cognitive impairment,CICI)是指癌症患者在化疗过程中或化疗后所出现的记忆、注意等认知功能的损害。本研究以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ERP技术中的MMN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的优化范式记录化疗前后不同偏差刺激条件下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意在探索化疗对乳腺癌患者前注意加工(pr
目的:探讨薯蓣皂苷(dioscin)对缺血再灌注与脂多糖诱导急性肾损伤的保护,并探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1)在薯蓣皂苷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 ury,renal IRI)实验中,NRK-52E和HK-2细胞经不同浓度薯蓣皂苷预处理后缺氧4 h,复氧12 h,MTT检测细胞活力;体内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I/R)、高
目的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是一种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供血区早期缺血改变的方法,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预测静脉溶栓效果评价、短期及中长期功能预后转归及预测早期出血性转化风险中。ASPECTS是否可以应用于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目的:研究薯蓣皂苷抗喉癌和胰腺癌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1)薯蓣皂苷抗喉癌作用研究。薯蓣皂苷(1.25、2.5和5.0 μg/mL)处理NP9、Hep-2、TU212细胞6、12和24 h后,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并观察细胞形态变化,AO/EB和DAPI荧光染色检测细胞核及细胞凋亡情况,单细胞凝胶电泳观察细胞DNA损伤,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细胞内ROS的变化,划痕实验和T
目的:分析JAK2V617F基因突变情况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实施血细胞分离单采治疗采集效果的相关性,试图提供高效且有针对性的采集方法,寻求最佳的采集治疗时机,达到快速降低外周血细胞计数的目的,从而有效预防疾病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减少药物使用时间及使用剂量,减轻或避免药物引发的副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从而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方案的选择。方法:选取2012年2月到2
目的:FSIP1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与生精相关的癌睾丸抗原,其在乳腺癌中广泛表达。此前的研究表明,在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乳腺癌中FSIP1表达明显高于其他分子分型的患者,同时,FSIP1的高表达促进了这两种分子分型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并且提示了不良预后。然而,FSIP1在Luminal A型乳腺癌中发挥的功能尚不明确。在本研究中,我们探究了FSIP1在Luminal A型乳腺癌中的作用,旨在为
背景:腭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畸形。传统手术治疗根据腭裂临床分类采用不同外科术式,利用裂隙两侧软组织关闭间隙,但骨缺损仍未解决,且术后瘢痕严重,限制上颌骨生长发育。传统的手术治疗已经不能满足于患者的需求。目前,利用人工合成材料修复腭裂骨缺损与功能缺陷是腭裂组织工程学治疗中比较具有前景的发展方向之一。目的:探讨POC(1,8octanediol-co-citrate,1,8辛二醇-共-柠檬酸盐)与
目的:胶质瘤是成人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由于其呈浸润性生长,肿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间无明显边界,很难做到全部切除,术后容易复发;于此同时,胶质瘤对放疗和化疗的敏感性较低。这导致目前对胶质瘤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而作为胶质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母细胞瘤,其中位生存期更短,研究表明其中位生存期仅为12-15个月,而且如果不能及时救治,其中位生存期可急剧缩短为3个月左右。因此,在传统的手术切除肿
目的:本实验借鉴电纺PLGA微球结合乳化壳聚糖微球形成复合PLGA/CS微球方法,运用双电喷的方法制备PLGA/CS复合微球。且通过载药率测试、粒径分析、圆二色和飞行时间质谱仪以及细胞和细菌实验来证实双电喷复合微球不仅在微球粒径和形貌上有所提高,双电喷微球的缓释和载药率均取得良好效果,且电喷微球的生物相容性优良。方法:3.微球的形貌及粒径分布情况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微球形态、激光共聚焦显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