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目的王国”的困境及其出路——从公民社会的视角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社会,社会道德的失序源于道德资源的匮乏。人创造了道德,人们追寻道德目的在于获得与道德相称的幸福。但事实上,道德与幸福的结果却往往相悖——现实中,遵守道德的人不能获得幸福,而不遵守道德的人却可能获得更大的幸福。基于此,笔者对道德与幸福如何统一的问题做了深刻的思考。   本文力图通过对康德主体性道德哲学的叙述及对其“目的王国”理论困境的分析,使道德的理性基础实现由“意识理性”到“交往理性”,“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伦理范式的变迁。从而,通过人们广泛而有效的交往,使国家与个人之间的二元对立得以消弭,人是人的世界,道德的人应该配享幸福,公正的制度与理性的自觉为公民的主体性地位奠定了基础,而同时也为主体的德福一致提供了可能。   本文论述的基本内容共有五个部分,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为绪论,这一部分主要论述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并对论文的结构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第二部分具体阐述了康德主体性道德哲学的理论背景,其中包括康德道德哲学主体性思维的分析和康德主体性道德哲学所具有的调和性特征两方面内容;   第三部分重点对康德主体性道德哲学及其理论困境进行系统的阐述。在这一部分中,笔者对意志自由、人类的双重立场、道德普遍性的论证、人是目的以及“至善”的理论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同时对康德在“目的王国”的理论阐释中所遭遇的困境(主体德福不能一致)也做了重点的剖析;   第四部分是对康德主体性道德哲学理论困境的解析。这一部分是论文的重点,笔者试图从“主体间性”的角度,重新审视康德主体性道德哲学的理论困境,并且通过引入“交往理性”的概念,实现“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伦理范式的变迁,从而,为摆脱康德主体性道德哲学的理论困境提供重要的理论资源;   第五部分是在主体间性的理论框架内,对康德主体性道德哲学如何走出困境进行的探讨。现代社会中,主体德福的一致有赖于制度的公正,而一个公正的制度又是理性的公民在公共理性的指引下广泛参与的结果,所以公民社会的构建是实现主体德福一致的一条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心肌节段张力是心肌收缩功能评定的重要指标,我们采用弓型张力计固定在开胸麻醉犬的心肌表面。观察心脏不同机能状态和结扎LAD造成心肌缺血时心肌节段发展张力(DT)的影响:每
分析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流行于英美国家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他们提出的口号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进行重建。剥削理论是马克思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也是当今引起争
本文报道四川成都、泸州地区在1981年异常Hb普查中,于两个无关家系内发现一种速度相同的快速Hb,其电泳位置相当于J组.经化学结构分析,证明为HbJBangkok的变种(?)命名为HbJBan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结合海口地区复杂多变的地质特点 ,根据基桩小应变锤击动测法原理 ,对几种常见波的纵向振动及反射等问题进行分析。 Combined with the complicated and changeable geologi
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系白血病或淋巴瘤在有效化疗的过程中,随着瘤细胞大量溶解而发生的一组症候群。它包括高尿酸血症、高钾血症和伴有低血钙的高磷酸血症以及肾功能不全。当
1/3LD_(50)剂量的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和半合成三尖杉酯碱给药后都使G_1 期的P_(353)白血病细胞向 S期移行受到延迟,而引起G_1%增高,同时引起S%和 G_2+M%减少。48小时后基本
梁漱溟的伦理思想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他的目的是重建中国传统伦理,用一句比较形象的话来说,就是让中华民族传统伦理这颗大树的“老根”发出“新芽”。他认为中国传统社会的
“公民社会”概念由西方学者提出,是研究西方社会的理论范畴。该理论不仅对西方社会的最终发展与实际道路选择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中国发展中的“公民社会”有启迪作用。  
互联网技术从上世纪中叶就开始逐渐影响人们的生活,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宁静的乡村,它总能带给人们欢乐和惊喜。截止到2010年7月,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达到4.2亿,普及率更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