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腐烂病菌转录因子VmSom1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k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Valsa mali引起的腐烂病是危害我国苹果树最为严重的生物灾害。明确病菌的分子致病机制对有效防控苹果腐烂病意义重大。本研究在已建立的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ATMT突变体库的基础上,重点对苹果腐烂病菌突变体G1-G50进行了表型筛选,得到了致病缺失突变体,并对突变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同时开展了突变体G23和野生菌株sdau11-175的转录组测序分析,初步分析了突变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和调控作用。研究结果如下:1.突变体G1-G50 50个突变体中,仅有G23在生长发育和致病性方面与野生型菌株sdau11-175有明显差异。进一步对突变体G23的表型进行分析,发现G23菌株致病性完全丧失,生长速率明显减慢;与野生型相比,G23气生菌丝生长较弱,菌落表面较为湿润;在25℃黑暗条件下培养,突变体G23始终不产生子实体。2.参照TAIL-PCR、hiTAIL-PCR和FPNI-PCR方法,建立了适合苹果腐烂病菌pBHt2和pKO1-HPH两种载体ATMT突变体的改进hiTAIL-PCR方法,该方法较原始的TAIL-PCR方法有着更高的特异性和扩增效率,能获得更长的特异性产物。3.使用改进的hiTAIL-PCR方法,克隆得到了突变体G23的T-DNA左右侧翼序列。通过Blast比对分析,确定了T-DNA插入突变基因的位置为苹果腐烂病菌第12号染色体69537和69547之间,位于一个编码假定蛋白的基因VMIG09677第一个外显子内。通过突变基因全长克隆和序列分析,发现该基因与编码ca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pathway protein(Som1)基因同源性最高,因此将其命名为VmSom1。VmSom1基因大小为2723bp,编码大小824aa的蛋白质。通过对VmSom1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发现该蛋白与Mo Som1(Magnaporthe oryzae)和SomA(Aspergillus fumigatus)结构相似,均存在LIM结构域和核定位信号肽。这说明VmSom1蛋白在功能上可能与Mo Som1和SomA有着相似性。蛋白同源性分析显示,在丝状真菌中,Som1蛋白在同属真菌内存在高度的同源性,但不同属内同源性较低。这说明VmSom1在功能上可能与MoSom1和SomA有着一定的差异性。4.采用Illumina Hiseq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完成了苹果腐烂病菌sdau11-175和突变体G23的转录组测序,共获得11.75Gb Clean Data。转录组分析表明,G23相对于sdau11-175,共有差异表达基因(DEG)857个,上调表达295个,下调表达562个。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GO分析、KOG分析和KEGG分析,发现大部分差异表达基因与V.mali的物质运输代谢相关。G23转录组中共有4个肌球蛋白和2个肌动蛋白等11个细胞骨架相关基因出现下调表达,因此VmSom1可能直接或间接调控胞内极性运输。通过比对分析,在G23转录组数据中发现了7个下调表达转录调节因子(2个C2H2锌指型转录因子,1个Zn2Cys6型转录因子、Myb-like转录因子、HMG-box转录因子、Bromodomain转录因子和Velvet转录因子),而这些下调表达转录因子涉及到孢子形成、菌丝性别分化和DNA损伤修复等方面。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了18个基因,所有基因的表达趋势均与上述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
其他文献
期刊
哲学家笛卡儿认为,在他写下名言“我思故我在”时,他已经找到了真理。实际上,他表达了一个最基本的错误:将思考视为存在,并且认同于思考。强迫性思考者(其实几乎每个人都是)
期刊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计算机领域所做过的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同时我还要预测一下计算机行业在未来20年当中,可能会取得的一些非常激动人心的发展.rn今天的计算机能
研究显示:锻炼对身体的好处可以即时显效。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研究结论,你就更应该通过体育锻炼达到瘦身、强壮和健康的目标。健身爱好者采用跑步、动感单车和普拉提等锻炼方式
期刊
期刊
<正>道家中脉养生术,源于《黄帝内经》的养生哲学思想,起于道家内丹养生流派,集儒、释、道、医各家养生之精华,以追求生命的根本健康为出发点,是回春术、长寿术,是传统中医养
据媒体报道,韩国现在百岁以上的老人已达近千人,其中年龄最高的有111岁,另外,还有一对超过百岁的夫妇正在首尔颐养天年。另据统计:每10万人口中百岁寿星最多的是忠南唐津郡,
期刊
土壤系统分类的兴起和信息科学的发展给土壤分类和土壤地理信息系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土壤科学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决策和管理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我国的土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