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作用下黄土隧道进洞高程对洞口段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L5307985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对中西部铁路建设投资力度的进一步加大,黄土地震区隧道安全问题日渐突出。如目前已建成的宝兰客运专线、兰渝铁路,正在修建的成兰铁路、银西铁路等都穿越黄土地震带。目前学术界对岩质山岭隧道的研究成果较多,众多专家学者对隧道洞口段的抗震问题给予了足够的关注,但对黄土隧道的研究仍然由于缺乏实际震害资料,相对比较滞后。长期以来,进洞高程作为影响黄土隧道洞口段坡-隧系统动力响应的重要参数,很少得到关注。因此,论文将进洞高程作为一个关键参数,针对在边坡不同高程位置处进洞的隧道洞口段坡-隧系统所表现出的震害特点,借助振动台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分析,定性的研究了坡-隧系统动力响应的特点,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通过调研国内外对隧道洞口段震害机理、抗震设计方法以及抗减震措施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洞口边坡高程放大效应和衬砌地震波放大效应的特点,提出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及内容。(2)根据选题背景、研究内容及目的、试验条件等设计了相似比为1:70的隧道洞口段坡-隧系统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坡脚进洞和1/2倍坡高进洞模型试验震害观测结果表明:坡-隧系统坡高、坡角、入射地震波、岩土体材料、填筑方式、衬砌结构相同,进洞高程不同,洞口段破坏形态不同,破坏程度各异。黄土隧道洞口段在X向地震波作用下,洞口边仰坡较隧道结构更易发生震害,主要震害形式以边仰坡的开裂、滑塌、失稳及震陷破坏为主,地震波振动效应引起的地震惯性力是影响震害形式的主导因素。(3)两组模型试验中有隧道下穿边坡与无隧道下穿边坡震害特点观测结果表明,有隧道下穿边坡的震害要比无隧道下穿的边坡破坏严重,隧道进洞高程越大,有隧道下穿的边坡破坏越早,而且洞门附近破坏越严重。隧道洞口段衬砌结构对地震波具有明显的放大作用,进洞高程越高,这种放大作用越显著,地震波传播效应形成的坡面叠加波场决定着坡-隧系统的破坏模式。(4)在两组振动台试验模型代表性特征部位埋设监测元件,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沿与隧道轴线平行的水平向入射激振,激振幅值增大,衬砌结构和边坡加速度响应显著增大,表现出衬砌结构加速度对围岩振动加速度响应的追随性;进洞高程对衬砌结构加速度响应的影响与激振幅值的大小密切相关,坡脚进洞的隧道模型加速度响应远远小于1/2倍坡高处进洞衬砌结构的加速度响应,进洞高程对高烈度地震作用下隧道洞口段衬砌的加速度响应有显著的放大作用,监测数据结果和模型发生震害的位置得到相互验证。(5)基于Midas-GTS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对比分析了坡脚进洞和1/2倍坡高处进洞两种工况下黄土隧道衬砌结构的动力响应,并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给出了黄土隧道洞口段抗震设防长度,在距离洞口8倍洞径范围需要考虑进洞高程对地震波放大效应的影响,超过8倍洞径后,进洞高程对衬砌的加速度响应无明显影响。可为实际工程中洞口段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腹腔穿刺引流护理对治疗急性胰腺炎并发乳糜漏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并发乳糜漏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
中小城市社区在历史发展、人员构成及内部情感、制度建设、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有别于大城市,直接影响着中小城市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作为我国中部地区典型的中小城市,孝感市在
以高速铁路上某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为实例,分析该桥吊杆偏位的原因及其影响,并对其成桥及运营各时期监测索力的差别进行判别,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该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
路基土体中存在多种微生物,微生物的活动会对路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产生影响,如何利用微生物技术加固路基土体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微生物矿化碳酸钙结晶(Microbial Induced
有关语言相对论的研究是近年来语言学、心理学等多学科领域的核心话题。已有研究成果丰硕,集中体现了几个方面的特点:研究对象以单语者为主逐渐转向为双语与多语者;从研究方
清扫机器人利用电机高速转动来产生压强差将垃圾吸入收集盒内,从而导致地面上的灰尘悬浮到空气中,造成对室内空气的二次污染。为解决此问题,根据超声波加湿的原理为清扫机器
由于机械系统的复杂性,机载燃油泵振动信号的随机性表现在不同尺度上,因此需要对振动信号进行多尺度分析。为了实现机载燃油泵的故障状态特征提取,以模糊熵作为机载燃油泵振
袁锦贵认为,老字号文化是企业文化资源,它包括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两类。其中,物质文化资源主要包括老字号企业的老店名铺、生产工具、使用器具等历史遗留物以及老
基于网络文本,通过ROSTCM6.0软件和扎根理论分析方法,以游客感知视角研究殷墟旅游形象。结果表明:游客对殷墟的积极感知形象是直观的、概要的,对殷墟最突出的印象是“遗址”
为了进一步分析高适《燕歌行》的互文性,需要提高对于该诗的理解能力,本文结合具体研究,重点阐述了《燕歌行》的互文性,希望能为教学提供有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