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硬度高碱度循环冷却水水处理剂的研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ell0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阐述了敞开式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水质特点及系统产生结垢、腐蚀及微生物滋生现象的原因,分析了通过添加水处理药剂来消除这些现象发生的方法和原理,并探讨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筛选评价缓蚀阻垢剂、杀菌灭藻剂的方法。 通过对高硬度、高碱度水质作为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补充水可能达到的pH值进行研究,提出了这类循环冷却水pH值的计算公式,既pH=6.6518+0.16371pH*+O.00241M*+0.1397OK,并以此为依据,应用Langelier饱和指数、Ryznar稳定指数等判断工具,对这类水质的结垢、腐蚀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这类水质的高结垢趋势的特点。 以该水质的高结垢趋势为依据,初步筛选了几种高效阻垢缓蚀剂,通过模拟现场工况进行了大量缓蚀试验、阻垢试验以及动态污垢测试试验,开发出了适应以高硬度、高碱度水质作为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的水处理剂以及与之适应的杀菌灭藻剂。水处理剂配方为膦羧酸PBTCA:羟基亚乙基磷酸HEDP:二亚乙基二胺五亚甲基膦酸EDTPMP:丙烯酸磺酸盐共聚物AA/AMPS:苯并三氮唑BTA=10:3:3:10:1.5,配合非氧化型杀菌灭藻剂季铵盐1227、异噻唑啉酮及氧化型杀菌灭藻剂二氧化氯使用。现场应用表明,该水处理剂具有高阻垢率、高缓蚀性能,对比使用过的水处理剂,每年节余50多万吨补充水,少排污50多万吨水,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他文献
工程应用中,集料附含泥会降低聚羧酸减水剂的减水分散性能,其中,集料附含粘土是泥中对聚羧酸减水剂分散性产生负面影响的最显著的组分。粘土吸附聚羧酸减水剂使得对水泥起分散作用的有效聚羧酸减水剂量减少和粘土吸附拌合水使得提供浆体流动的自由水减少是粘土影响掺聚羧酸减水剂水泥净浆、砂浆和混凝土工作性能的主要原因,其中不同种类的粘土对聚羧酸减水剂分散性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目前针对集料附含泥对聚羧酸减水剂负效
本论文对国内外2,5-二甲基吡嗪的主要合成方法进行了讨论,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反复实验,提出了以氯代丙酮和亚硝酸钠为起始原料的新的合成路线,目前所能查到的国内外文献中还未见
本试验前期克隆获得了1个玉米大斑病菌聚酮体合成酶基因(StPKS),为了明确该基因在玉米大斑病菌DHN黑色素合成以及病菌致病性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
分子识别调控着几乎所有的生命过程。分析化学则在感知、探测和利用这种微观的分子事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发现新的分子识别体系、建立分析新方法和检测新技术,已日渐成为现代分析化学的研究热点。聚集诱导发光现象(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的发现有效克服了传统荧光分子只能在低浓度使用,信噪比低,灵敏度受限等问题,为发展适于复杂生命体系中关键生理活性分子的高选择性、高灵
本文在兰州石化公司合成橡胶厂新引进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上建立了乙苯的分析方法,并与该厂质量检验室气相色谱分析乙苯的方法进行了对比,通过技术改造前后产品质量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约40%人口的主要食粮是水稻,同时水稻也是单子叶植物基因组学遗传和功能组学研究的模式植物,在我国地位仅次于小麦。近年来,遗传转化在水稻品种改良、基因功能检测、创造突变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基因的分离、克隆和重组技术以及转基因的日趋成熟,遗传转化己成为水稻遗传改良的一种有效手段。水稻的遗传转化中最常用的是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法。
本文在对银系抗菌剂全面综述的基础上,展开了以下研究工作:磷酸锆钠载体的制备与表征、载银磷酸锆钠抗菌剂的掺杂改性研究、载银磷酸锆钠抗菌剂的络合改性研究、离子交换法制备
添加缓蚀剂,是提高铝金属颜料的稳定性,扩展产品应用性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为了有效的评价缓蚀效果,本论文采用经典的析氢实验和电化学方法,应用三种典型缓蚀剂(柠檬酸、三聚磷酸
  Molecular dynamic simulations reveal that the ultrathin carbon nanotube(CNT)(2,1)with a reconstructed structure exhibits a surprisingly low thermal conducti
会议
  When acoustic waves are impinged on an impedance surface in fluids,it is challenging to alter the vibration of fluid particles since the vibrational directi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