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打工群体的民族学研究——以鄂西南来凤县洞塘坝村为考察中心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doitter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劳动力“打工”这一重要社会现象,一方面反映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作用下各族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相互融通、共同发展的必然趋势。 另一方面,“打工”已成为民族地区一种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打工群体是文化传播的一个现实载体。他们在原居地和打工地之间的流动,也是一种文化移动。 打工过程中贯穿着对打工地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打工者还多方面影响和改变着原居地人们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和改变着原居地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这一现象及其所伴随的相关问题,自然成为民族学工作者关注、调查和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洞塘坝村外出打工群体对打工地文化的认同,以及打工群体对原居地社会文化变迁的影响的分析,对打工群体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调适办法。 本文由导言、四个章节和结语组成。导言部分主要论述了本文研究的缘起、意义、学术前史、主旨与价值。第一章对洞塘坝村的人文地理环境和民间文化作了描述。第二章从打工简史、打工原因、打工群体的现状及特点三个方面,对该村打工群体进行分析。第三章首先从饮食、职业、语言符号、生活节奏、民族认同这5个方面探讨了原居地与打工地的文化差异,其次分析了打工群体对打工地的文化理解与认同的过程、表现和原因。第四章从社会经济结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三个方面,分析了打工群体对原居地社会文化变迁的影响。结语部分,对打工群体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作了评估,并就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调适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等问题提出了一定的见解,从而为有关问题的解决提供可参考的个案。
其他文献
环境保护与生活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之间息息相关,环境制约着健康,无污染,无浪费的资源环境将会是人类的宝贵财富,矿产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一种宝贵资源,是一
本文以民族学/人类学的经典方法——田野工作法实地调查了中国西北一个偏远农村的天主教村庄。文章以调查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为主,结合教会组织以及当地有关政府部门提供的相
期刊
近年来,随着延吉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得到长足进步。在残疾人问题上,市政府与社会各界人士给残疾人很多的支持与帮助,通过向残疾
随着我国教育文化的发展,国内新课程改革的潮流,新一轮的世界性质的补习教育文化开始蜂拥而至。行政、教学及课外补习构成了现代教育文化的三大主体。而补习教育文化的兴盛则一
就地热再生技术可以节约大量的沥青、碎石等原材料,同时有利于环保。对道路进行维修时,开放交通快,对交通影响小。通过实际工程的施工,更充分的论证了就地热再生技术在高速公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问题是一个国际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也是民族学十分重视的一个研究领域。国内外学者很早就开始关注民族社会的现代化问题,其中的许多研究注
曾获:第三届山东省优秀年鉴评比综合奖项特等奖第四届山东省优秀年鉴评比综合奖项一等奖第五届山东省优秀年鉴评比综合奖项特等奖1994年创刊,每年出版一卷,现已出版21卷。包
期刊
十三世达赖喇嘛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人物。从他踏上西藏神坛的那一刻起,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已经注定了他的一生将是坎坷而曲折的一生。面对这种复杂的形势,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