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中心城市对周边城镇经济辐射与联系强度研究

来源 :新疆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66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中央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将“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把它作为21世纪前期我国经济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来抓。而这一重要任务的完成不仅与中心城市密切相关,也与其周边城镇的发展分不开。为保障西部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全国经济协调发展,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政策。在此政策的指导下,新疆整体经济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城市经济实力的增强,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新疆城市等级结构极不完善,全区大型中心城市缺失,城市的经济辐射能力受到新疆独特的地域遥远性等因素的影响,这严重阻碍了新疆整体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本着研究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对新疆特大型中心城市——乌鲁木齐市的经济辐射力作出评价,选定经济辐射范围,并进一步研究乌鲁木齐与周边城镇的经济协调发展影响因素,提出促进乌鲁木齐与周边城镇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为实现新疆城乡交界协调发展提供研究参考。全文共分为六部分内容: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针对问题研究的背景、意义,研究思路、方法和国内外城镇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现状做出主要陈述。第二章,区域经济辐射力的相关理论及主要概念。第三章,乌鲁木齐与周边城镇经济发展分析,主要对乌鲁木齐以及周边地区城镇的经济增长、社会生活、生态环境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目前发展的现状,同时对乌鲁木齐与周边地区城镇的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的现象进行分析。第四章,新疆省域中心城市乌鲁木齐城市经济辐射力评价分析,主要是借鉴国内著名学者郭振准教授和熊义杰教授等对城市经济辐射能力指标设计基础上,结合乌鲁木齐市与周边城镇实际情况,构建了乌鲁木齐城市经济辐射力评价指标并进行评价,之后进一步做出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分析。第五章,影响中心城市乌鲁木齐市与周边城镇经济协调发展的因素分析,主要针对经济总量辐射力对周边城镇经济增长的影响、各行业从业人员对周边城镇经济增长的影响、产业辐射力对周边城镇经济增长的影响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因素分析,同时对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也做了一定的分析。第六章,促进乌鲁木齐市与周边城镇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根据前面章节的分析,做出促进乌鲁木齐与周边地区城镇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以及合理的建议。最终,论文实现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运用聚集经济与扩散理论、中心——外围理论、区域经济联系发展理论等来研究分析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城镇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探讨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城镇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用较详实的数据比较研究分析乌鲁木齐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城镇的发展现状,为政府提供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决策依据。第三,分析乌鲁木齐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城镇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有利于实现乌鲁木齐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城镇协调发展的对策。
其他文献
随着传统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城市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意产业是城市更新和转型的关键。广州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发展创意产业成为必然选择。创意产业集聚区是创
目的:一、解剖防腐尸体标本腰椎间孔,观测并记录腰椎间孔部位横孔韧带和体横韧带的分布、起止、走向及其毗邻关系,为腰椎间孔部位的韧带做出形态学的描述,并从解剖形态学上讨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房地产行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十年,成为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同时也是房地产行业粗放经营的十年,很多房地产企业在项目管理
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了生产资源配置全球化,国外工程机械巨头纷纷在国内设厂,抢滩中国市场,对国内企业形成挤压之势。国内工程机械企业集中化、大型化趋势明显,竞争日趋激烈,
研究背景多糖是中药中一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是维持生命正常运转的基本物质,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抗氧化以及抗衰老等作用,具有巨大开发潜力。近年来,多糖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
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地球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的数量不断增加,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对社会发展形成巨大的威胁。机动车强制责任保险(交强险)作为保护交通事故受害人利益的法律工具,已为世界各
基于Matlab开发出地下流体分析软件,对比分析了甘肃西秦岭北缘的武山、街子和清水温泉水化学组分特征;初步分析了温泉水水质类型、补给来源、水—岩平衡状态以及循环深度,并
本文介绍了一种真空密性罩的用途及其结构特点。在船体舱室焊缝密性试验中应用方便,试验结果符合CCS规范的要求。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是当今中国城乡建设最鲜明的特征之一,城乡发展造成的诸多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城乡结合部作为“农村之首,城市之尾”的过渡地区,受城市集聚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