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壤类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施肥效应研究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f35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是植物重要的生产基地,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作物的生产水平。施肥是调控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的重要措施。潮土、砂姜黑土、黄褐土是黄淮南部地区主要土壤类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是其主要的种植模式之一。但该区存在施肥量过高,肥料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因此,本研究采用空间位移法,选用4种土壤,设置3个施肥水平,研究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在不同类型土壤上的施肥效应,为因土施肥和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4种土壤上冬小麦、夏玉米的叶面积指数、SPAD值以及干物质积累等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冬小麦、夏玉米的植株表现在4种土壤上差异逐渐减小。在不施肥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的植株氮素、磷素、钾素积累量和产量在4种土壤上均表现为:中壤潮土>砂姜黑土>黄褐土>砂壤潮土,表明不同土壤的养分供应能力和基础生产力差别较大。施肥显著增加了冬小麦、夏玉米植株的养分积累量和产量,周年植株氮素积累量增加37.7%-98.7%,磷素积累量增加23.6%-75.3%,钾素积累量增加29.3%-76.1%,周年作物增产26.5%-64.4%。冬小麦、夏玉米植株氮素、磷素、钾素积累的增加量和增产效果均表现为:砂壤潮土>黄褐土>砂姜黑土>中壤潮土,整体表现出基础生产力较高的土壤,养分供应能力较强,施肥增产效应较小。高量施肥使砂壤潮土和黄褐土上冬小麦、夏玉米的植株养分积累量及产量显著增加,中壤潮土和砂姜黑土增加不显著。不同类型土壤的基础生产力表现不同,表现较高的土壤类型,土壤养分供应能力较强,施肥增产效应较小,肥料利用效率较低;基础生产力较低的土壤类型,表现相反。肥力较高的中壤潮土和砂姜黑土,应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降低肥料的施用量;肥力较低的砂壤潮土和黄褐土,应注意培肥地力,不断提高土壤的生产力。2、随着施肥量的增加,4种土壤冬小麦、夏玉米的肥料偏生产力(PFP)和农学效率(AE)都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肥料的生产效率下降。高量施肥处理下,夏玉米的PFP和AE较中量施肥分别降低了35.0%和22.3%;冬小麦的PFP和AE分别降低了35.0%和28.7%。4种土壤冬小麦、夏玉米的肥料农学效率均表现为:砂壤潮土>黄褐土>砂姜黑土>中壤潮土,即肥料的利用效率与土壤的基础生产力呈负相关。3、施肥显著改善了不同土壤上作物的品质。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夏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淀粉含量降低、油分含量差异不显著。夏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在不同土壤类型上表现出,土壤质地越粘重,其含量越高。籽粒的淀粉含量在不同类型土壤上表现出,土壤质地越粘重,籽粒的淀粉含量越低。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籽粒容重在不同施肥量间差异不显著。施肥对小麦籽粒的沉降值影响最大,其次为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施肥后4种土壤上冬小麦籽粒品质的提高表现为:中壤潮土>砂姜黑土>黄褐土>砂壤潮土。表明冬小麦籽粒品质的高低与土壤基础地力和施肥量有关。因此,应依据土壤的基础地力和质地结构,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和施肥水平。
其他文献
化学成分是构成粮食的基础物质。各种粮食所含化学成分种类的不同,以及它们之间量与质的不同,对其适口性和营养价值有着重大影响。我国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因此作
《经济日报》是一张年轻的报纸,青年记者在编辑部占了很大比例。我的同行告诉我,经济日报总编辑安岗和其他领导同志都很重视对中青年记者的培养。他们支持罗开富徒步采访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