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送出线新型选相距离保护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coco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传统的不可再生资源面临使用危机,各国正在积极发展新能源发电。大容量风电场接入系统后会表现出弱馈性及不确定性等特点,与传统的发电厂存在较大的差异,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风电场送出线的继电保护运行。本文主要研究了风电场送出线上的距离保护选相原理,提出计及风电特性的突变量选相距离保护改进方案。论文分析双馈风机的故障电流特性和暂态等效阻抗特性。在变换器控制和投入撬棒保护两种低电压穿越方式下,发现双馈风机正、负序暂态等效阻抗的幅值和相角变化较大,具有较强的弱馈特性。分析电流突变量选相原理,发现风电场的弱馈性和序阻抗差异导致电流突变量减小。论文利用保护安装处相突变量和相差突变量的比值作为选相因子,通过两侧电源的阻抗信息引入自适应系数,结合电压因子和电流因子作为选相系数,构成新的选相原理,改善了电流突变量选相在弱馈侧选相的不足,提高了选相的灵敏度和可靠性。风电场序阻抗的相位差以及风电场的弱馈性放大了过渡电阻的影响,在正、负序电流突变量相角差的基础上,引入相间电流突变量最小值和相电流突变量最大值的比值构成虚拟幅值,在复平面上重新划分相区,避免了两相接地故障时过渡电阻引起的误选相。工频变化量距离保护受到风电场等效阻抗相角的影响较大,论文提出在确定故障电压和电流的相角后利用向量替换的方法提高动作灵敏度。采用自适应综合突变量选相和虚拟幅值划区选相距离保护能够更好适应风电场的弱馈性和不确定性,解决了误选相可能引起的保护拒动,提高了距离保护动作的安全性。利用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一个含大容量双馈风电场的系统模型。计及风电场侧和系统侧的相对容量变化,针对不同故障类型、故障位置以及过渡电阻,对送出线的距离保护新型选相原理进行了仿真与验证。仿真的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选相方案的合理性,验证了新型选相距离保护动作的灵敏性,保证了距离保护工作的安全性。
其他文献
现如今,小型化和高度集成化的电子设备正面临高热通量和温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可能会导致电子设备可靠性、性能和寿命的降低。这个问题在高性能芯片中尤为明显。由于芯片中存在复杂的纳米结构,声子的平均自由程大大缩小,导致了芯片中热输运与体态情况下的热输运存在不同。使用传统的有限单元法模拟芯片中的热输运问题是困难的,而分子动力学研究的特征尺寸多在10nm以下,目前仍难以应用在工业中,因而声子蒙特卡罗模拟极具应
药物的有关物质通常指药物纯品以外潜在的一些杂质。本文所介绍的泮托拉唑和雷贝拉唑有关物质是泮托拉唑和雷贝拉唑相关杂质。拉唑类药物是指各类质子泵抑制剂药物,用于治疗胃酸相关疾病,目前临床治疗胃食管反流疾病和消化性溃疡的代表性药物主要是H2受体阻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由于疗效显著和抑制胃酸作用强成为市场上最为常用的药物之一。然而在生产和存储运输的过程中会发生副反应、降解变质等情况,生产工艺与存
学位
建构区是幼儿最喜欢的区域之一,是一种承载多种教育功能的游戏,以观察、想象、创造性思维为基础。建构游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灵活性,能够培养幼儿观察、分析、想象、模拟建构等多种能力。教师在游戏过程中以支持者、合作者以及引导者的角色参与,发掘建构区的潜在教育价值,帮助幼儿在游戏中有更大的收获。
学位
文中归纳总结了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发电高渗透、电力电子设备高渗透的特性给电力系统仿真带来的挑战,提出了电力系统仿真应用软件的设计理念,即模型完备、建模准确、计算高效、场景全面、接口开放、服务灵活这6个方面;基于仿真是认识和改造新型电力系统的工具而非目的,以及仿真应适应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电力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的认知,指出了国产电力系统仿真应用软件的功能定位要从单纯的仿真工具向电力系统仿真应用软件开发平
红外读出电路是红外探测系统的核心模块,负责对探测器阵列接收到的光电流采集、积分,并转换为电学信号,从而将不可见的红外辐射转换为可见的图像。为响应第三代红外读出电路对于高度集成化和片内数字化的要求,本文设计了一款64×64阵列大小,50μm像元中心间距的像素级数字化红外读出电路,通过在片内集成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来提高电路集成度,减少模拟信号传
研究背景及目的:2020年最新癌症统计数据显示乳腺癌已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占比10%~17%的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具有侵袭性强及预后不良的特点[1],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靶点,因此无论是手术、化疗还是免疫疗法,临床疗效均不容乐观。传统观点认为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没有蛋白编码能力的
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最初从维多利亚多管发光水母体内分离,以其独特的光学性质,常被用于荧光标记,在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受到人们的格外关注。通过化学合成而非基因工程的方法制备具有类似GFP光学性质的荧光染料或生物材料,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然而,如何实现这一过程、怎样模拟GFP的发光原理以及如何探索其应用,依然是巨大的难题
目标:脑卒中是神经系统中一种常见的疾病。全球范围内,脑卒中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三大主要原因之一。当卒中发作后,患者会遭受各种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在生理和心理上对患者及其家属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然而,迄今为止,临床上对于治疗脑卒中的方法和手段极为有限。一般认为在发病4.5h内施行静脉溶栓或动脉内取栓可以部分有效或者有效地治疗急性脑卒中发作,但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患者并不能得到上述及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