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转位修复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qiulong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ies,SCI)的修复是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也是困扰骨科医生的一大难题,原因之一是由于损伤脊髓的再生能力极其有限[1]。从脊髓损伤治疗的策略来看,完全恢复脊髓功能非常困难而且并非必要,治疗的目的应该是恢复对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的那一部分功能[2]。各种脊髓损伤治疗措施实现的难易程度有很大不同[3],从易到难依次为:再髓鞘化、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和释放、轴突出芽和形成合适的突触、残存神经元的轴突再生、远距离的轴突再生并精确连接到靶器官、神经元再生。Tatagibe等[4,5]认为必须具备下列3个条件才能使受损脊髓的轴突得以成功地再生:①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神经元存活,因为轴突再生所需要的结构和功能性物质只能在胞体内合成;②再生的轴突必须生长足够的距离,以穿过或绕过脊髓受损部位;③再生的轴突必须定位于合适的靶细胞并形成功能性连接。为促使受损脊髓尽可能恢复功能,可采用以下策略[6]:①保护损伤后残存的神经组织,限制继发性细胞破坏;②应用各种桥接物的移植,以替代缺失的神经组织;③阻断内源性神经再生抑制性因素的作用;④增强残存神经回路的重新塑型,促进功能的恢复。SCI后修复的相对容易实现的途径是通过残留神经元轴突残端出芽或残留轴突侧支出芽(即神经的可塑性)的形式再生,并延伸至相应的靶细胞,形成突触联系,重建相应的神经回路,从而恢复或部分恢复对靶细胞的神经支配;另外,损伤的脊髓若能保留10%的功能性轴突连接,即可重建部分神经回路,使损伤脊髓的功能有所恢复[7]。目前为止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与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已进行了一百多年,其方法多种多样,近年来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主要是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然而大多数的研究停留在基础实验阶段,临床上还没有成功修复脊髓损伤的例子,脊髓损伤的机理有待于近一步的明确。周围神经含有施万细胞(Schwanncells,SCs)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损伤后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再生,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功能。因而不少学者尝试用周围神经移植修复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移植由来以久,手术方法多种多样,如带血供的周围神经和二步吻合技术,联合应用物理治疗如高压氧和脉冲电磁场,以及生物化学方法如应用神经营养因子,胚胎脊髓联合移植修等等,这些方法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损伤脊髓的再生能力,但作用微弱。1996年,HenrickCheng[8]报道用肋间神移植修复损伤脊髓,对下行纤维:将头侧白质连接尾侧灰质;对上行纤维:将尾侧白质连接头侧灰质,大鼠有一定功能恢复。而LeviAD[9]等进行灵长类模型实验后认为:周围神经移植后,再生轴突能长入移植物但不长距离生长,却可以使再髓鞘化的纤维长入损伤远端,后者可促进功能恢复。2004年,Campos[10]等人尝试用周围神经转位桥接大鼠脊髓损伤区,发现T13神经中的运动纤维跟损伤区远侧的腰髓运动神经元建立了联系,电刺激转位神经近端可引起后肢肌肉收缩。为了进一步探讨周围神经转位修复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探索周围神经在中枢神经环境下再生情况,本文作者使用不同方式的周围神经转位桥接损伤脊髓,观察再生情况。 [方法]1.动物实验:将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 A组:10只,为空白对照组,单纯制造脊髓半切伤模型; B组:20只,采用正中神经转位桥接损伤脊髓; C组:20只,采用肋间神经转位桥接损伤脊髓; D组:20只,采用正中神经转位桥接损伤脊髓,吻合口处使用生物蛋白胶粘着,并采用皮下脂肪组织覆盖转位的神经行程。 2.大体观察:动物术后存活情况,并发症和功能恢复,3.形态学观察:各组分别于术后8周心脏灌注取材,行肉眼观察及HE染色、抗NF-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镜下观察。 [结果]:A组:大体观察:可建立大鼠半切伤模型,死亡率1/10;动物术后对侧后肢可出现部分瘫痪,多于1周内恢复,患侧肢体痉挛性瘫痪,4周时术侧后肢可恢复大部分运动功能,但缺乏爪的精细动作,至8周可有明显改善;术后并发症有:结膜出血,尿潴留,尿路感染,肠麻痹,溃疡形成。 肉眼观察:8周取材,脊髓周围形成纤维瘢痕,横断处脊髓变细。 镜下观察:横切痕中为瘢痕组织,靠近脊髓中心处瘢痕极细,瘢痕与脊髓正常组织之间有大量胶质细胞。 B组:大体观察:多数动物可以长期存活,死亡率3/20;4周、8周功能评分跟A组无显著性差异;并发症跟A组类似,另有供体神经支配肢体趾端溃疡。 肉眼观察:转位神经周围形成纤维瘢痕,与肌肉组织粘联,神经呈灰白色,转位神经与脊髓长合在一起; 镜下观察:失去正常神经的形态,轴突及髓鞘崩解仅部分残余,伴大量施万细胞增生,转位神经与脊髓有明显分界,二者之间为瘢痕组织和增生的胶质细胞,未见突触连接。 C组:大体观察:成功建立模型,死亡率2/20;功能恢复同A组没有显著性差异,除可见上述并发症外,另有供体神经支配区腹壁肌麻痹。 肉眼观察:转位神经与周围组织长合在一起,神经形态改变明显,呈灰白色,而失去原来亮白有条纹形态,转位神经与脊髓长合在一起; 镜下观察:神经轮廓不清,轴突及髓鞘崩解仅部分残余,伴大量施万细胞增生,转位神经与脊髓有明显分界,二者之间为瘢痕组织和增生的胶质细胞,未见突触连接。 D组:大体观察:成功建立模型,死亡率4/20;并发症可见结膜出血,尿潴留,肠麻痹,褥疮,尿路感染,供体神经支配肢体麻痹,术后动物功能恢复同A组无明显差异。 肉眼观察:转位神经与周围组织无严重粘联,神经形态稍有改变,仍保持原来亮白颜色,有横行明暗条纹,转位神经与脊髓长合在一起; 镜下观察:神经轮廓保持较好,轴突及髓鞘部分崩解大部保留,伴大量施万细胞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转位神经与脊髓有清晰分界,二者之间为瘢痕组织和增生的胶质细胞,损伤处结缔组织增生与周围硬脊膜粘连,未见有神经纤维从转位神经长入脊髓及建立突触连接。 [结论]在大鼠模型上,周围神经转位桥接脊髓,转位的神经发生严重的warllor’s退变,供体神经近端轴突崩解;施万细胞大量增生;改良术式,使用自体脂肪覆盖神经行程,可以改善神经受损情况;但是,脊髓损伤后的微环境不利神经再生,表现为早期的炎性反应和晚期的胶质瘢痕形成,后者是再生神经无法穿越的障碍。因此,周围神经转位轴突未能长入脊髓和形成突触,跟转位神经种类及手术方法无关;脊髓损伤后抑制性微环境的分子机制及信号传导过程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学生档案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学习生活的真实记录,是学校对学生学习、品质、能力、表现的客观综合评价。学生档案是一种重要的共享信息资源,在社会资源信息化和数字化的今天
加强文化建设,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对于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城市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摘 要: 中学阶段常见的数学模型有方程模型、不等式模型、函数模型或几何模型、统计模型等,我们把运用数学模型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统称为应用建模。强化数学建模能力,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学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而且能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数学模型 数学建模 数形结合  数学新课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春节是中国人最看重的传统节日,无论家庭条件怎样,人们都不吝惜在春节期间的消费。2014年春节,人们更乐于在哪些方面消费?春节期间旅游市场最火爆以厦门为例,据携程旅行网厦
近几年随着《档案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新技术的运用,学生档案工作不断改革和完善,从手工操作到计算机网络管理,学生档案逐步走上了标准化、规范化。
图形变换一般有平移、对称和旋转变换,图形变换是一种灵活的解题方法。将图形变换方法引入到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图形变换特点,避免教学时死记硬背、脱离实际需要等相关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深入发展,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充分认清面临的新的形势和任务,努力在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修养
摘 要: 在当今教育的今天,上到教育专家,下到科任教师,时常把教学质量挂在嘴边,作为数学教学工作者,我们应该关注课堂教学效果。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各种概念理论,各种公式枯燥乏味,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应的也不能达到好的学习效果。本文介绍了一些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与同行分享。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培养兴趣 数学尤溪 学习过程  兴趣是一切学习行为
目的:探讨肛管引流在Dixon术后排气、排便的恢复及术后吻合口漏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研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9月至2014年11月115例行直肠癌根治术(Di
《焦点访谈》是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名牌栏目,也是众多新闻媒体的一个名牌栏目。对《焦点访谈》的欢迎和重视,由下述情况可以看出。据媒体披露,中央电视台门前经常有两支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