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甘肃引黄灌区枸杞种植过程中水土资源利用率低、地表裸露度高、棵间蒸发量大等严重问题,在甘肃景电管理局灌溉试验站开展了枸杞苜蓿间作的水分调控试验。试验以三年生枸杞(宁杞一号)和两年生苜蓿(甘农三号)为研究对象,设两种种植模式:枸杞单作(DZ)和枸杞苜蓿间作(JZ),三种水分调控:充分灌溉(F:75%~85%)、轻度亏缺(L:65%~75%)、中度亏缺(M:55%~65%),以探究适宜于该地区枸杞苜蓿的间作模式及间作灌溉制度。基于生态位理论,采用空间分割法分析枸杞苜蓿间作系统中枸杞地上生物量的分布变异及种间竞争,构建适宜于该灌区的枸杞苜蓿间作模式;分析枸杞苜蓿间作在不同水分处理下土壤水分、蒸发、温度、养分和枸杞光合、生长及产量的变化规律,制定适宜的枸杞苜蓿间作灌溉制度。试验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枸杞的地上生物量主要分布在距离枸杞树0~90 cm的水平范围内和距离地面40 cm以上的范围外。苜蓿在水平30~90 cm和垂直0~60 cm范围内的空间竞争能力强于枸杞。水平0~60 cm是枸杞苜蓿间作系统中地上空间的竞争高强区域。为有效降低系统中种间的空间竞争,减少苜蓿对枸杞生长胁迫,苜蓿应在距离枸杞树行60 cm外开始种植。(2)枸杞苜蓿间作使0~20 cm土层含水量增加,0~120 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下降1.6%~7.1%。间作苜蓿和水分调控均降低了土壤蒸发,相比于单作与充分灌溉分别降低32.21%~36.09%和10.22%~24.19%。间作苜蓿增加地表覆盖,达到了土壤升温时降温和降温时保温的双向动态调控,延缓了高温和低温的出现时间。相比枸杞单作,间作土壤有机质提高9.62%~11.14%,全氮提高6.09%~7.11%,碱解氮提高6.13%~7.02%。(3)单作枸杞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均在轻度亏缺时最高,分别为17.70μmol/m~2·s和3.16μmol/mmol。间作枸杞的净光合速率在充分灌溉时最高(18.31μmol/m~2·s),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在轻度亏缺时最高(3.21μmol/mmol)。相同水分处理下,间作枸杞较单作枸杞叶片温度降低,高温胁迫减小,光合“午休”程度减弱。(4)相同水分处理下,间作枸杞的株高生长量增加8.4%~12.9%,地径生长量在充分灌溉下增加,冠幅、新梢生长量和新梢粗度在中度亏缺下显著降低,百粒重和产量在充分灌溉下增加,中度亏缺下显著下降。随水分亏缺增加,单作枸杞的百粒重和产量先增后减,均在轻度亏缺下最高,间作枸杞的百粒重和产量呈下降趋势,均在充分灌溉下最高。(5)灌水量与枸杞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之间呈二次曲线关系,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水量增大相继达到最大值后随之降低。枸杞单作下,灌水量为624.1mm时,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灌水量为697.9 mm时,产量最高,确定最佳灌水范围为624.1 mm~697.9 mm。枸杞苜蓿间作下,灌水量为763.5 mm时,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灌水量为891.9 mm时,产量最高,确定最佳灌水范围为763.5mm~891.9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