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数民族教师是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重要推动者,少数民族教师的教育信念对其个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教育教学场域中,少数民族教师的教育信念是怎样的?其教育信念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其萌芽、形成与发展的轨迹如何?如何通过个人生活史描绘少数民族教师教育信念的发展脉络?本研究在上述疑问的基础上,以水族M小学为田野点,在水族村落特定的文化空间和时代背景下,以王仕联老师为个案,从生活史的微观视角出发,以其受教育经历、任教经历和教育信念现状为线索,通过访谈、观察、问卷调查和收集实物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并在整理与分析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探讨其教育信念形成与发展脉络及其影响因素,以此审视、反思如何构建教师教育信念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首先介绍了M小学的概况,包括M小学的建筑与布局、学校标语、教师状况、学生状况、教学基本情况等概况。继而重点论述了水族M村小学教师王仕联老师的生活史及其教育信念现状。在生活史方面,本研究呈现了其受教育经历、任教经历(分为初任教师、分家的影响、犹豫转行、转为公办教师经历等)的故事。在教育信念的现状方面,重点讨论了教学观、教师观和教育文化功能观,分析了王仕联老师面临的生活压力与教育理想的两难困境,及其作为一名水族成员和少数民族教师的双重文化身份所面临的两难困境。通过对上述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应客观公正地看待教师的教育信念。本研究批判了“蜡烛理论”对客观评价教师教育信念的影响,认为对少数教师教育信念的评价应充分考虑其所面临的生活压力与教育理想之间的两难困境,并为其实现教育理想创造条件。第二,建构教师教育信念的关键在于“自我接纳”。教师教育信念的建构受到个体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但二者必须经过“自我接纳系统”才能最终转化为教师教育信念。“自我接纳系统”具体包括自我总结、反思、认可与接受等内在过程。第三,结合教师生活史研究教育信念具有特殊意义。当前对教师教育信念的研究应该着重在教育信念与生活史之间建立联系,在教师的生命历程的历史脉络情境中具体审视教师教育信念的形成、发展、解构与重构,绘制一幅有关教师教育信念发展的动态图。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没有轰轰烈烈的教育故事,他只是中国教师中的普通一员,但是他毕竟为了M村的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为了M村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未来与成长奉献了自己的力量。为师一方,造福一方,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