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臭假单胞菌3-酮脂酰ACP还原酶FabG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ku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臭假单胞菌(Pesudomonas putida)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该菌属是人的条件致病菌,外科手术常见感染病菌,同时也是水产养殖场业的鱼类致病菌。由于恶臭假单胞菌属能够在受高浓度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污染的土壤和沉积物中生长,因此在生物修复和生物降解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此外该菌在特殊工业材料生产方面具有广泛的利用价值。细菌脂肪酸代谢作为基础代谢,为生物体提供能量,也为其他重要代谢途径提供前体物质,但是目前对恶臭假单胞菌脂肪酸代谢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本课题利用生物信息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对恶臭假单胞菌F1的脂肪酸合成途径中3-酮脂酰ACP还原酶(Fab G)的功能开展研究。获得以下成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恶臭假单胞菌F1基因组中存在六个编码3-酮脂酰ACP还原酶的同源基因:Pput_0620(Ppfab G1)、Pput_2199(Ppfab G2)、Pput_2972(Ppfab G3)、Pput_3177(Ppfab G4)、Pput_3800(Ppfab G5)和Pput_3860(Ppfab G6)。体内遗传互补实验结果显示Ppfab G1、Ppfab G3和Ppfab G5基因都能恢复大肠杆菌fab G温敏突变株CL104在非许可温度下的生长,其中Ppfab G3和Ppfab G5基因互补效果较好,而Ppfab G1基因互补株生长较弱。初步证明Ppfab G1、Ppfab G3和Ppfab G5编码的蛋白具有3-酮脂酰ACP还原酶的功能,但PpFabG1的催化活性较弱。3-酮脂酰ACP还原酶属于短链醇脱氢酶/还原酶(SDRs)超家族成员,具有类似的催化活性核心序列(Ser-Tyr-Lys),本研究将Ppfab G3、Ppfab G5的三个保守位点Ser、Tyr、Lys分别定点突变成Ala,构建p BAD24M互补系列载体并互补CL104。结果显示,PpFabG3 S140A的突变不能恢复CL104在非许可温度下生长,PpFabG5Y154A的突变不能恢复CL104在非许可温度下生长。说明保守位点完整性对3-酮脂酰ACP酶活性的重要性。为进一步确定恶臭假单胞菌PpFabGs蛋白的功能,用镍柱亲和层析方法分离纯化PpFabGs六种酶蛋白,体外重建脂肪酸合成体系。结果证明,PpFabG1、PpFabG3和PpFabG5在体外脂肪酸合成的起始和延伸反应中均具有3-酮脂酰ACP还原酶活性,但PpFabG1酶活性较弱。PpFabG6仅在起始反应中有催化活性。为深入研究恶臭假单胞菌Ppfab Gs的功能,构建自杀性载体p K18mobsac B系列载体并转化S17-1,通过同源重组技术可直接获得除Ppfab G5外的其他五个基因的突变株。另外通过构建条件突变株ΔPp G5X,实验显示不添加诱导剂时ΔPp G5X无法生长,证明Ppfab G5是恶臭假单胞菌的必需基因。对突变株进行生理性状分析,发现与野生型相比,ΔPp G1(ΔPpfab G1)的swimming运动性略有减弱,ΔPp G3(ΔPpfab G3)的铁载体分泌下降,ΔPp G6(ΔPpfab G6)的生物被膜的形成减少,说明PpFabGs蛋白功能还存在差异性。本研究证明了Ppfab G1、Ppfab G3和Ppfab G5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3-酮脂酰ACP还原酶的活性,PpFabG6只能在脂肪酸合成的起始反应中发挥3-酮脂酰ACP还原酶功能,PpFabGs除了有3-酮脂酰ACP还原酶的功能,还在恶臭假单胞菌的多种生理功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其他文献
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是引起水稻稻瘟病这一严重粮食病害的病原真菌,稻瘟病菌产生无性孢子,与宿主接触并感应适合的环境信号后,无性孢子分化出附着胞协助侵染宿主。在这一过程中,由组蛋白乙酰化或去乙酰化酶催化的蛋白乙酰化修饰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包括诱导自噬以促进无性孢子形成,调控细胞转录以适应侵染过程中的氧胁迫逆境等。光是调控病害暴发最重要的环境信号之一,能够调控真菌许多的生理活动
人脸识别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和研究难点。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视觉领域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深度学习技术的理论不断完善及其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采用深度学习解决人脸识别难题获得越来越多关注。目前市面上的人脸识别系统大多是静态的人脸识别系统,静态的人脸识别具备自然直观、非接触、可并发的优点,但是需要测试者靠近摄像头传感器
肌动蛋白结合蛋白(Actin bundling protein,Fascin),是一种细胞骨架蛋白,可与丝状肌动蛋白(F-actin)结合。Fascin在发育过程中表达受到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Fascin蛋白在正常细胞中低表达,在癌症细胞中高表达。Fascin对丝状伪足的稳定和组装至关重要。丝状伪足参与细胞定向迁移、细胞粘附、神经突延伸和细胞间信息交流等重要生命活动。Fascin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保健功能,如抗氧化、抗炎症、抗肿瘤等,备受广大研究工作者关注。然而,EGCG在生物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极低,限制了其生物活性的充分发挥;研究表明微生物转化可提高EGCG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活性,但其转化调控及EGCG与介导转化的微生物间相互关系鲜有报道。鉴于此,本论文旨在以本课题组前期分离到的能
细胞通过响应外界环境刺激、吸收营养物质以及内部物质的降解、信号传导等一系列过程来维持细胞的稳态,其中主要涉及到细胞内吞和自噬两个重要的生命过程。细胞内吞主要包括网格蛋白依赖的内吞(Clathrin-dependent endocytosis)、细胞膜穴样凹陷(Caveolae)、细胞吞噬作用(Phagocytosis)。自噬是细胞移除和降解胞内衰老细胞器、大分子物质等的过程,受到能量、营养等多种信
T-2毒素是由镰刀菌产生的单端孢霉烯族A类毒素,主要污染谷物等粮食作物、饲料和饲料原料,严重影响畜禽和人类健康。已有报道表明T-2毒素可诱导多种细胞产生DNA损伤,但其分子机制仍不清楚。在DNA损伤应答过程中,组蛋白修饰介导的染色体空间结构变化发挥着重要作用。Aurora B是丝氨酸/苏氨酸类激酶,在细胞分裂期大量表达并激活,通过磷酸化组蛋白H3S10和H3S28来调节染色质结构,从而调节细胞分裂
动物肠上皮构成了机体与外部环境的最大界面,在保护肠道完整性和阻止有害物质从外部环境渗透中起着重要的屏障作用。因此,研究肠道上皮屏障及其调控对于人类健康和动物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大量证据表明,肠上皮屏障功能对于机体健康至关重要,肠上皮屏障功能紊乱与许多疾病相关,例如与人类的炎症性肠病、代谢综合征以及断奶仔猪的腹泻有关。肠上皮屏障受到微生物、外部环境和营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共轭亚油酸(conjugate
佐剂(Adjuvant)是一类可提高疫苗免疫效力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其中新型核酸佐剂是以具有免疫刺激活性的核酸片段为主要成分的新型佐剂,因其安全、免疫增强作用高效的特点而广受关注。然而,目前新型核酸佐剂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单一种属动物特异的免疫刺激序列,对于多种属动物具有广谱免疫增强优势的新型核酸佐剂的研究尚少。为筛选出对猪PBMC具有增殖优势的免疫刺激序列,本研究通过猪淋巴细胞转化实验,采用CCK
自上世纪80年代年以来,中国水产养殖产量已连续30年位居世界第一。其中海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养殖占比较大,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8》可知,我国海水鱼养殖产量为141.93万吨,其中海鲈产量为15.66万吨,位居海水鱼第二。而随着海鲈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病毒性疾病严重制约着海鲈养殖业的发展,前期实验中我们分离到一株海鲈虹彩病毒(Lateolabrax maculatu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改良水稻的重要农艺性状而实现增产,是科学家不懈追求的目标。近年来,利用细菌的获得性免疫系统开发的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as9(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9)技术进行基因编辑,为水稻种质资源创新提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