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构材料中多极共振的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y7244580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几年来,超构材料吸引了广泛的研究兴趣。人们通过设计不同结构的超构材料来实现各种超越传统材料的电磁性质,例如负折射、异常透射、电磁隐身等等。超构材料的电磁性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亚波长结构单元的多极共振性质。多极共振是材料电磁响应的一种经典的描述方式。一般的,电磁多极矩主要分为两大类,包括电多极矩和磁多极距两大家族,例如电偶、磁偶、电四、磁四极距等等。在此之外,环多极子的存在近年来引起研究者很大的兴趣。由于环多极子的远场分布与对应的电/磁多极子类似,而且在普通材料中的响应十分微弱,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忽略。但是,环多极子的近场分布、对称性、Q因子以及和外场的相互作用与电磁多极子截然不同。最近,有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由具有强烈的磁共振的金属开口环组成的超构材料,在实验上观察到了完全不同于电偶极子和磁偶极子的环偶极子共振。环偶极子的特殊性质引发了广泛的研究兴趣。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电偶极子在超构材料中实现了强烈的环偶极子共振,并研究其与其他多极子的相互作用。文章的主要结构如下:在第一章中,介绍超构材料和环多极矩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在第二章中,简要的介绍相关理论背景与模拟计算工具。在第三章中,提出一种实现环偶极子共振的离散电偶极子模型。以该模型为基础,在由三个金属纳米颗粒构成的系统中实现了环偶极子共振。而后讨论了有更多的金属纳米颗粒的团簇系统中的环偶极子共振。与三个金属纳米颗粒系统相比,团簇系统中的环偶极子共振没有角度依赖性。最后,在微波波段利用半波天线代替金属纳米颗粒,在实验上验证了上述离散电偶极子模型中的环偶极子共振。在第四章中,我们讨论了超构材料中环偶极子与其他多极子相互作用产生的效应,包括单向散射、Fano共振、anapole。我们在离散的电偶极子构成的系统中发现了单向散射,通过分析各多极子辐射发现环偶极子共振与其他的多极子相干对于散射的单向性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在同轴圆柱超构材料中我们利用环偶极子与电偶极子的相互作用实现了Fano共振。最后,在离散电偶极子的模型中实现了由环偶极子和电偶极子相互作用产生的anapole。这些效应可能在光学传感、非线性光学中存在潜在的应用。在第五章中,我们利用开口环将磁偶极子共振引入到人工表面等离激元的系统中,发现以开口环为结构单元的金属条同样能够支持表面波。这种结构中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模式的色散能够通过开口宽度有效的调制。作为例子,我们设计了一种能够支持虹彩效应的渐变的开口环链金属条。该研究可能在微波和太赫兹波段下的慢光和分频具备潜在的应用。最后一章,全文总结和展望。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介绍了家用电器通常使用的高分子材料类型,主要包括HIPS、ABS、PP、PC、PVC、PS、SAN等。然后从免喷涂材料技术、抗菌高分子材料技术两个方面对家电壳用高分子材料未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和多光谱(Multi-Spectral,MS)融合图像中存在的空间细节模糊和颜色失真问题,该文兼顾光谱监督和空间细节监督,设计光谱损失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使得房屋建设施工要求不断提高,必须不断加强房屋建设工程管理,才能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最终保障房屋建筑使用过程
扦插技术是杨树育苗造林中广泛应用的方法,此技术实施简单,管理方便,可以保持原树的优良性征,使杨树丰产速生林造林得以高效率开展,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分析了杨树
根据Berryman散射模型及弹性理论,计算了纵,横波速度与复合介质密度,白云石含量的关系,并且对170余块碳酸盐岩样品的纵波速度与方解石,白云石含量及泥质含量的关系进行了实验考察。研究认为,孔
本文基于面向对象的多物理领域联合仿真平台SimulationX建立发动机工作过程和曲柄连杆机构的统一物理模型,解决了如何真实模拟发动机一维燃烧和运动机构动力学联合模型的关键
永贵能源新田煤矿在施工瓦斯抽采钻孔过程中,钻孔穿煤时用水打容易堵钻,施工至煤段时改用压风排渣施工工艺进行施工。新田煤矿瓦斯含量高,打钻时易引发高浓高压瓦斯喷出造成
基于p-V-T和T-μ-p图形有相似性,并结合两参数Peng-Robinson状态方程,建立了一个能够同时预测纯流体气、液相粘度的统一模型。该模型能够同时描述气、液相及超临界流体的粘度随温度、压力和组成的变化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 system一GPs)以其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特点赢得了广大测绘工作者的信赖,并成功应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地壳运动测量、地球
近年来国内都市圈跨城通勤现象显著,深莞惠都市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重点区域,跨城通勤对都市圈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空间组织都起到决定性作用。本研究利用手机信令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