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地区传统厦檐窑洞建筑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erl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窑洞建筑与木构建筑作为我国传统建筑的两个不同类别,其结构类型不同,所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有所不同,而分布在晋中地区的厦檐窑洞建筑,同时结合了木结构檐廊和窑洞,产生于商业发达的明清时期,成为一种特殊的建筑类别。  围绕这一研究对象,本文第一章首先研究其空间及时间分布范围,并对这一范围的自然地理及人文历史环境背景做出说明;第二章分别从聚落、院落及室内三个层面对这类建筑的空间形态进行研究,通过对区域内部环境及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研究分析,厘清其与建筑空间形态之间的关系,并选取典型实例进行说明;第三章主要研究其结构与构造特征,其中结构一节中分别对参与构成这类建筑的窑洞拱券结构体系及木结构体系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通过实地测绘对各类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在构造一节中对不同材料之间的交接做了详细的整理分析;第四章纪录其营造过程及建造工艺,研究分析这类建筑从选址到材料备选再到建成的各项步骤,并对建造中的排水问题做了专门的分析;最后第五章从经济、政治、文化、民众心态等方面论述了这类建筑之所以在晋中这块土地上产生及发展的原因。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类建筑的研究,丰富我国传统窑洞建筑的研究,纪录逐渐消失的传统建造工艺,并发掘内在的丰富的价值,为当地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借鉴与依据。  
其他文献
在经济全球化和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建设大多注重物质性与经济性,盲目地大拆大建、模仿跟风,致使城市形象趋同、城市个性缺失,可识别性差。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以地
公共空间中的交往活动既是人类的本能需求,又是城市的生命力所在。空间条件不能决定交往活动的发生,却在很大程度上起促进作用。一些经典的空间现象引发了人们自然的停留交往
湿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天然资源宝库和生存环境。湿地广泛的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自然地带。湿地被称作“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文明发源地”等,有着极其重要的环境生
住房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其不仅仅是狭义上的房地产市场问题,更是一个社会民生问题。伴随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居民的社会分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导致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日益恶化,气候变异、灾害频发、生态失衡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而且引起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广泛关注。 
学位
城市传统地标区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公共区域,曾具有较长期延续的历史功能并且因此而兴盛。人们对于该区域有着深刻的记忆内容和普遍的认同感,因而至今仍然受到广泛的关注。但城市
人文纪念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生活中纪念性景观最为直观的表达形式,也是城市公墓体系的组成部分。人文纪念园以它特有的文化载体记录着人类社会的文明
我国建筑在经历了膨胀式发展的浪潮之后,从大规模扩建、简单的数量扩张阶段逐渐走向建设与管理并重、质量提升与存量优化的阶段,绿色建筑已成为我国的建设战略需求,从最初的逐步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我国早已在1999年起就正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据统计学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在2015年年底已达到大约2.22亿,占人口总数的16.1%,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