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D打印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软件控制机器将材料逐层堆叠构建起目标模型的技术。当其应用到生物医学领域时,也被称为“生物打印”,即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将生物材料、活细胞、生长因子等逐层堆叠为组织或器官并使其具有活性。利用3D生物打印技术可以快速、高效、精确制造不同尺寸的模型以及复杂的内部结构,并通过与药物、活性因子、细胞等混合打印,使模型功能化,实现器官定制、药物控释的目的。然而,目前3D打印生物材料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可选材料种类少、打印条件苛刻(高温、激光等)、成型效果不好、材料制备复杂等。本论文通过化学改性Pluronic F127(PEO100-PPO65-PEO100),使其具备温度响应和紫外光响应的双响应特性,从而快速高效3D打印出具有复杂内部结构及药物控释功能的水凝胶模型。在此基础上,将Pluronic F127与海藻酸钠复合,该材料可通过3D打印制备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模型。一、具有双响应特性的改性F127合成及用于3D打印的研究本体系利用丙烯酰氯对温度敏感的Pluronic F127(PEO100-PPO65-PEO100)进行化学改性,在长链段端基中引入碳碳双键,使改性F127具备光响应特性。通过旋转流变仪确定了改性F127的打印浓度及打印温度,利用3D生物打印机(3D-Bioplotter)进一步确定打印喷头直径(0.25 mm)、打印平台温度(40~45?C)、打印速度(30 mm/s)、挤出压力(0.6 bar)等打印参数,配合使用365 nm的紫外光源可使材料在5秒内高效成型。SEM表征实验结果显示3D打印是物理状态的逐层叠加过程,溶胀实验、弹性模量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的力学性能随着打印墨水浓度提高而增强,药物释放实验反映出3D打印模型的药物释放行为与传统制备方法类似但缓释效果更好,而细胞毒性实验证实高浓度的改性F127(0.20 g/mL)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能满足3D打印后直接使用无需后处理的需求。2、改性F127与海藻酸钠混合制备形状记忆水凝胶及用于3D打印的研究海藻酸钠作为目前3D打印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具有可生物降解、无毒以及能在钙离子作用下凝胶化成型的特点。由于改性F127可以形成具有一定力学性能的网络结构,因此通过与海藻酸钠混合打印,利用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相互交换实现形状记忆功能。利用3D-Bioplotter对从打印过程流畅程度、打印精度、成型效果、形状记忆效果(固定率、回复率)等方面探究最佳打印墨水配方,实验结果表明由0.16g/mL的改性F127溶液与0.04 g/mL的海藻酸钠溶液所组成的打印墨水能实现理想打印效果,其中,喷嘴直径为0.25 mm,加热温度为35~40?C,平台温度为40~45?C,挤出压力为0.8 bar,打印速度为30 mm/s。打印模型能在0.01 g/mL的CaCl2溶液和0.02 g/mL的Na2CO3溶液作用下实现临时形状和原始形状的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