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新美术研究(1919-1936)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Sto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新美术的历史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的。纵观近现代美术史,中国美术发生最大变化的时期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可以说,整个20世纪的中国主流美术几乎都是从新文化运动的母体上诞生出来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文化启蒙运动,作为社会文化形态重要内容的美术,也被纳入这股时代洪流中。“五四”新文化主倡者们在高擎“启蒙”旗帜的同时举起了“美术革命”的旗帜,并以此为契机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一场轰轰烈烈的新美术运动。新时代的美术家们在科学”精神的指引下,大胆冲破旧形式的束缚,主张师法自然、写生实物、反映客观,使通俗化、大众化的写实主义美术成为时代宣扬的主旋律,对其后中国美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美术领域几乎每一次重大变化都是与社会政治因素的推动分不开的。随着写实主义的兴起,与之相应的“科学主义”、“民族国家主义”等思想观念成为中国艺术界的主导性意识形态,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民国新美术的社会化和政治化的倾向。这也使强调艺术本体的现代主义美术难以在中国艺术界立足。 在左翼美术运动兴起以后,美术日益强化了它与政治文化的结合,尤其是在社会激变、民族兴亡的现实面前,新美术自愿地成为整个社会政治叙事的一部分。这种自觉的放弃,使得民国新美术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从而远离了启蒙之路。 从1919-1936年的民国新美术的历史可以看出,任何美术现象和美术流派都会受到当时的社会环境的制约,尤其是在一个政治氛围浓厚的时代,美术更会受到政治文化的左右和塑造。因此,这段历史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要求不断升高。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是普遍应用于大规模工业化施工中的技术,整体稳定性与安全性较高,满足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而土木工程的施工数量也逐年攀升,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对于混凝土的需求量和应用量也不断增加。混凝土在土木工程当中的重要
所谓的BIM技术,是建筑信息建模,通过应用BIM技术于建筑工程设计环节中,能够对建筑工程进行仿真建模,将整个建筑工程模拟展现在人们面前。通过建筑仿真建模,相关设计人员可与施工实
高级氧化技术和活性炭纤维吸附技术都是修复有机物污染水体极具前景的技术,两者联合,发挥协同作用是近些年水处理技术发展的趋势。笔者综述了活性炭纤维联合二氧化钛光催化技术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