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红素诱导SD大鼠Alzheimer样病变及其机制的研究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minsi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人格和行为改变。其特征性病理改变为:神经细胞外老年斑(SP)、神经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NFT)。但迄今为止,AD病因尚未完全阐明。
  胆红素(Bilirubin,BR)是血红素的终末代谢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能参与体内多种细胞活动。BR有亲脂性,能透过血脑屏障,对神经系统的毒副作用较大,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据报道称AD患脑脊液B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还有人认为血液中的BR可作为诊断AD发病的生物指标。这些说明BR与AD发病之间有着某种内在的关系。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 Proteasome System,,UPS)是真核细胞ATP依赖的非溶酶体蛋白降解系统。该通路参与真核细胞内多种生物学功能,在维持细胞的正常稳态、调节细胞的生存中起着关键作用。UPS在神经系统中的生理作用早已备受关注,它的功能抑制能导致多种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文献报道,AD脑组织中蛋白质异常积聚与UPS功能抑制有关,但UPS功能抑制的机理不清。
  我们的前期研究证实,BR可以抑制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活性及功能,这可能是胆红素导致神经元损伤的主要机制,但这是否也构成BR诱导Alzheimer样病变的机制尚不清楚,为了阐述这一问题,我们在原代海马神经元和SD大鼠水平,来探讨BR是否诱导大鼠出现AD样变化及其可能的机制。
  第一部分胆红素诱导SD大鼠Alzheimer样病变的研究
  目的:在高胆红素血症模型大鼠水平,研究胆红素是否诱导SD大鼠出现AD样病变。
  方法:采用新生3天的SD大鼠,腹腔注射不同浓度BR(0、12、25、50、100μg/g体重)3天,2次/天,复制高胆红素血症模型。分别继续饲养至1月龄和4月龄,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听力的变化。
  结果:
  1.新生3天的SD大鼠,腹腔注射不同浓度BR,建立了高胆红素血症模型,继续饲养至1月龄,用Morris水迷宫来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发现:BR可以损伤1月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中50μg/g、100μg/g剂量组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新生3天的SD大鼠,腹腔注射不同浓度BR后,继续饲养至4月龄,用Morris水迷宫来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因100μg/g剂量组大鼠死亡率高,饲养至四月龄时存活的数量无法构成统计学分析例数,故不纳入此实验测试中。结果发现:胆红素可以损伤4月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且各胆红素剂量组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新生3天的SD大鼠,腹腔注射不同浓度胆红素后,继续饲养至4月龄,进行听力测试。结果发现:随着胆红素浓度的增加,听觉受损的程度加重,其中25、50μg/g剂量组的大鼠听力反应阈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胆红素能导致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进行性下降,且能损伤大鼠的听觉功能,以上都符合AD的特征性临床表现,由此推论,胆红素能诱导SD大鼠Alzheimer样病变。
  第二部分胆红素诱导SD大鼠Alzheimer样病变的机制的研究
  目的:在原代海马神经元、高胆红素血症大鼠模型以及侧脑室注射胆红素的SD大鼠水平,探讨胆红素诱导SD大鼠出现Alzheimer样病变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1.培养3d的海马神经元,用不同浓度的胆红素(DMSO、6、12、25、50、100μmol/L)及蛋白酶体的抑制剂ps341处理24h,用Western-blot检测Tau蛋白多个磷酸化位点、参与Tau蛋白磷酸化的相关激酶和酯酶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了K48及Tau蛋白Ser396位点的变化;用SUC-LLVY-AMC检测20S蛋白酶体CT-like酶解活性。
  2.采用新生3天的SD大鼠,腹腔注射不同浓度胆红素(0、25、50、100μg/g体重)3天,2次/天。末次注射12h后,取脑组织用Western-blot检测Tau蛋白多个磷酸化位点、参与Tau蛋白磷酸化的相关激酶和酯酶、泛素化的蛋白质Ub的蛋白变化;用免疫组化检测脑组织内K48泛素链的聚集情况。
  3.新生3天的SD大鼠,腹腔注射不同浓度胆红素(0、12、25、50、100μg/g体重)3天,2次/天。分别继续饲养至1月龄和4月龄,取脑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及用Western-blot检测Tau蛋白多个磷酸化位点、参与Tau蛋白磷酸化的相关激酶和酯酶的变化。
  4.正常成年SD大鼠侧脑室单次注射不同浓度胆红素(0、25、50μmol/L脑脊液),注射完成24h后,提取大鼠海马脑组织蛋白。Western-blot检测Tau蛋白多个磷酸化位点、参与Tau蛋白磷酸化的相关激酶和酯酶、泛素化的蛋白质Ub、K48泛素链的变化。
  结果:
  1.培养3d的海马神经元用不同浓度的胆红素(DMSO、6、12、25μmol/L)及蛋白酶体的抑制剂ps341处理24h,提取细胞总蛋白,用Western-blot检测Tau蛋白Ser396位点,结果显示:Tau蛋白在Ser396位点出现过度磷酸化。
  2.新生3天的SD大鼠,腹腔连续注射不同浓度胆红素(0、25、50、100μg/g体重)3天,诱导SD大鼠高胆红素血症模型。末次注射24h后,提取海马脑组织蛋白用Western-blot检测Tau蛋白多个磷酸化位点,结果发现Tau蛋白在Tau-1(Ser198/202位点的非磷酸化)、Ser396、Ser262、Ser214、Thr231位点均出现了过度磷酸化。
  3.当新生大鼠注射完胆红素后,继续饲养至1月龄和4月龄,提取大鼠海马组织蛋白,Western-blot检测Tau蛋白多个磷酸化位点。1月龄SD大鼠的Western-blot结果显示:随着胆红素浓度的增加,Tau蛋白在Tau-1、Ser396、Ser262位点均出现了过度磷酸化;4月龄SD大鼠Western-blot结果显示:Tau蛋白在Tau-1、Ser396、Ser262、Thr231位点均出现了过度磷酸化。4月龄大鼠脑组织免疫组化实验结果也显示:胆红素导致Tau蛋白在大鼠海马区的Tau-1、Ser396位点出现过度磷酸化,大鼠皮质区的Ser262位点亦出现过度磷酸化。
  4.正常成年SD大鼠侧脑室单次注射不同浓度胆红素(0、25、50μmol/L脑脊液)。注射完成24h后,提取大鼠海马组织蛋白,用Western-blot检测Tau蛋白多个磷酸化位点,结果显示:随着胆红素浓度的增加,Tau蛋白在Tau-1、Ser396、Ser262、Ser214、Thr231位点均出现了过度磷酸化。
  1-4说明胆红素可以导致大鼠脑组织内Tau蛋白多位点的过度磷酸化。
  5.培养3d的海马神经元用不同浓度的胆红素及蛋白酶体的抑制剂ps341处理24h,提取细胞总蛋白,用Western-blot检测与Tau蛋白磷酸化相关的蛋白激酶与蛋白酯酶的变化,发现激酶与酯酶无明显变化。
  6.新生3天的SD大鼠,腹腔连续注射不同浓度胆红素3天,取海马脑组织用Western-blot检测与Tau蛋白磷酸化相关的蛋白激酶与蛋白酯酶的变化,结果显示:GSK-3β、Ser9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变化,而Tyr216位点(活性形式)的磷酸化水平随着胆红素浓度增加而增多,MAPK及其磷酸化的MAPK(活性形式)在各组间无差异,JNK、CDK5蛋白水平在各组间无差异,而JNK的磷酸化活性形式、p25/35(CDK5的活性形式)随着胆红素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升高。
  7.当腹腔注射胆红素后的新生大鼠饲养至1月龄后,大鼠GSK-3β、Tyr216位点的磷酸化水平、PP-2Ac的水平、MAPK及其磷酸化的MAPK(活性形式)各组间未出现明显改变。继续饲养至4月龄时,大鼠GSK-3β、Tyr216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变化;PP-2Ac、MAPK、JNK、CDK5、p25/35均未见明显改变。
  8.正常成年SD大鼠侧脑室单次注射不同浓度胆红素(0、25、50μmol/L脑脊液)。注射完成24h后,提取大鼠海马组织蛋白,Western-blot检测与Tau蛋白磷酸化相关的蛋白激酶与蛋白酯酶的变化,结果显示:GSK-3β、Ser9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变化,而Tyr216位点(活性形式)的磷酸化水平随着胆红素浓度增加而增多,MAPK及其磷酸化的MAPK(活性形式)在各组间无差异,JNK、CDK5蛋白水平在各组间无差异,而JNK的磷酸化活性形式、p25/35(CDK5的活性形式)随着胆红素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升高。
  5-8说明胆红素能激活新生SD大鼠及侧脑室注射胆红素的SD大鼠海马组织中的GSK-3β、JNK、CDK5,致使它们活性增加,而这种反应属于急性期反应,在1月龄及4月龄的大鼠脑组织内,激酶及其活性形式在各组间均无明显改变。
  9.培养3d的海马神经元用不同浓度的胆红素及蛋白酶体的抑制剂ps341处理24h,提取细胞总蛋白,用SUC-LLVY-AMC检测20S蛋白酶体CT-like酶解活性,结果发现:随着胆红素浓度的增加,CT-like酶解活性降低。说明胆红素可以抑制UPS的活性。
  10.培养3d的海马神经元用不同浓度的胆红素及蛋白酶体的抑制剂ps341处理24h,免疫荧光检测K48多泛素链,结果显示:随着胆红素浓度的升高,K48多泛素链在神经元内的堆积越多。
  11.新生3天的SD大鼠,腹腔连续注射不同浓度胆红素3天,提取海马脑组织蛋白,用Western-blot检测泛素化的蛋白质Ub,结果发现:随着胆红素浓度的增加,Ub聚集越多。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随着胆红素浓度的增加,K48多泛素链聚集增多。
  12.正常成年SD大鼠侧脑室单次注射不同浓度胆红素,注射完成24h后,提取大鼠海马脑组织蛋白。Western-blot检测泛素化的蛋白质Ub及K48泛素链的变化,结果发现:随着胆红素浓度的增加,Ub及K48聚集越多。
  10-12说明胆红素可以抑制UPS的功能。
  结论:
  1.胆红素能诱导SD大鼠出现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以及听力损伤。
  2.胆红素可以激活大鼠脑组织中激酶GSK-3β、JNK、CDK5,导致它们活性增强,引起神经元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3.胆红素抑制神经元内UPS的活性和功能,因此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降解减少而在神经元内聚集,导致神经细胞功能下降。
其他文献
目的:  结直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侵袭和转移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病情的进展、治疗和预后。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是一个涉及多个阶段并由多种基因参与的复杂生物过程,其中癌细胞自身运动能力的增强是其显著特点之一,研究表明癌细胞会形成侵袭性伪足(Invadopodia),进而发生侵袭和转移。这种伪足的形成有赖于细胞膜下的肌动蛋白的装配(Actin assembly),Arp2/3复合物的催
学位
学位
报纸
学位
期刊
期刊
胃癌是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肿瘤之一。在中国,胃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居第二位,2015年,全国共有679100新发病例和498000死亡病例。由于缺少早期诊断的胃癌肿瘤标记物和有效的治疗药物,胃癌病人的生存率普遍较低,五年生存率约为30%;而对于伴有远端转移的胃癌病人来说,其五年生存率极低,只有5%左右。肿瘤转移是一个多阶段多步骤非常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其相关机理至今仍不清楚。因此,深入研
学位
【研究目的】  本课题通过构建小鼠抑郁模型,拟证实乳酸能够改善脂多糖(LPS)诱导小鼠抑郁样行为,初步探究乳酸发挥抗抑郁作用的分子机制。  【方法】  1.使用不同浓度(0.4 mg/kg、0.5 mg/kg、0.7 mg/kg、0.8 mg/kg)LPS构建小鼠抑郁模型,通过检测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糖水偏好实验及动物体重等指标,选择合适的造模浓度及判断动物模型是否符合实验要求。  2.探究外
学位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