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史诗比较——以宗教为中心

来源 :烟台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a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和印度是两个同样拥有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的东方古国,两国互相毗邻,近在咫尺,有着众多相似之处,但两国又存在着各自独特的神秘性,这便为中印史诗的比较提供了可能性。史诗是中印两大文明古国的精髓,探究中印史诗便是抓住了中印古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关键点。从宗教的角度比较中印史诗的差异,有利于加深对中国和印度古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特点的比较研究。本文采用了比较史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印史诗的内涵重新界定,以期从中挖掘到中印古文明的异同。  本文分四个部分比较研究中印史诗。第一章对中印史诗的内涵重新界定,界定了本文讨论的中印史诗的内容。根据本文论述的史诗内涵,中国史诗包括汉族史诗和少数民族史诗。汉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诗经》与《楚辞》两部典籍中。印度史诗则包括“两大史诗”以及“四大吠陀”中的一些篇章。第二章写中印史诗的起源、发展过程。论述了从巫术、巫诗到宗教、史诗的起源、发展过程,并且比较了中印祭司阶层的地位。第三章写中印史诗的文本及内容比较,主要从创始、神灵两个角度进行讨论。第四章写中印史诗与轴心文明。介绍了中国战国时代背景与文化上的百家争鸣,印度列国时代背景与沙门思潮,以及在此背景下产生了史诗通神观念的突破与中印轴心文明。  中国从巫诗时代到史诗时代再到轴心时代,沟通神灵与天人合一的观念贯彻始终,体现了中国古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连续性特点;印度在经历了印度河流域城市文明的衰落之后,一直保持着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之初创造的文化模式,其核心便是从吠陀教到婆罗门教到印度教的宗教。从而体现了印度文明断而复续的特点。
其他文献
1982年,台湾当局公布文化资产保存法。此后二十几年间,台湾当局陆续指定了各级古迹、历史建筑或传统建筑聚落,而金门之传统建筑总数达一万余栋,居台湾地区各县市之冠。金门传统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大批德国女性作为战争辅助人员积极投身于德国的战争当中,不论是随着国防军一起被部署到国外占领地,还是在国内防空领域担当职责,她们都发挥了巨大的作
期刊
期刊
本研究以1927年至1940年蔡元培教育思想与实践为中心,通过考察蔡元培与“党化教育”的关系,从中来看待现代中国“民族主义”对“自由主义”的影响。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史上
简要介绍了斗轮堆取料机的工作原理及分类,并详细分析和阐述了斗轮堆取料机大轴轴套脱出主要因素,结合生产管理实践进行了剖析,并对具体影响斗轮堆取料机轴套脱出各主要因素
约翰·约阿希姆?温克尔曼(Johann Joachim Winckelmann,1717-1768)是18世纪德国启蒙时期一位卓越艺术史家、鉴赏家、美学理论家和考古学家。其代表作有《古代艺术史》(Geschichte
本论文选取20世纪中期越南南方吴庭艳政权为研究对象,考察吴庭艳集团执政时期国家政权与社会之间互动关系的嬗变,探寻两者间的冲突受到何种因素的制约、因何而激化,以及吴庭艳政
病例 患者 ,女 ,2 6岁 ,已婚。因原发闭经、盆腔包块来我院就诊。患者自幼智力、体格发育正常。 18岁乳房开始发育 ,但至 2 1岁前仍无月经来潮 ,无周期性腹痛。 1994年因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