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j19861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业面临着监管加强和竞争激烈的严峻挑战,中间业务得到大力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普通投资者对个人理财的需求越来越强。受到供给和需求的双重驱动,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得到迅猛发展,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和募集资金规模连续几年大幅度增加,理财产品的种类也不断丰富。兰州银行作为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和服务地方居民的城市商业银行,面对着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格局,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金融改革的深入,并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完善银行服务功能、提高银行盈利能力。但是由于甘肃省金融业的发展本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加之兰州银行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其个人理财业务存在产品设计单一、同质化严重、市场细分不够等问题,需要通过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来完善和进一步推动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本文首先运用金融学和博弈论等相关知识,构建演化博弈的模型,提出在当前银行规模和市场情况下,地方性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应以模仿创新为宜。在分析了兰州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后,提出兰州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应在现有的单纯模仿的基础上,融入自身创新元素,走模仿创新的道路。并进一步通过对招商银行和花旗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体系进行案例分析,总结其发展过程中的优缺点,为兰州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发展提供经验借鉴。最后,提出兰州银行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和顺应地方发展政策,对个人理财产品进行创新,满足客户多元化的理财需求,推动兰州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良性发展,并为甘肃省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发展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本文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创新点;第二章为理论说明,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定义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历程两个方面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进行概述,并介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创新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我国个人理财产品市场中不同银行群体的创新策略选择;第三章对兰州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与招商银行类似产品的比较,得出当前单纯模仿的发展方式给兰州银行带来的利润较小,应结合自身优势,走模仿创新的发展道路;第四章为个案分析,以招商银行和花旗银行为例,分析其个人理财产品体系,得出兰州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借鉴经验。第五章为兰州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具体对策,主要从开发具有自身特色、顺应本地发展政策的理财产品以及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三个角度进行论述,并结合相关例子进一步说明。第六章为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并提出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我国皖北地区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以及JAK2V617F、JAK2 exon12(K539L、N542-E543del、H538QK539L及F537-K539delins L)点突变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相互合作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当前我国关于家长参与学校教
探讨了城市总体规划中土地规划和空间管制的编制办法与操作程序,尝试提出空间资源区划和空间利用区划的有关概念,针对不同的空间利用分区和亚区提出了相应的空间管制要求,并
结合物联网技术内容,对物联网技术在煤矿可视化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原理进行研究,设计了煤矿可视化管理系统架构模型和数据处理逻辑结构模型。通过该系统的设计,能够实现井下生
目的用反向斑点杂交检测HBV基因型的方法 ,了解我国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反向斑点杂交对我国云南、江苏、浙江、新疆、北京、辽宁、福建、湖南、广东等9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迅猛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88至2013年25年间,我国社会组织由4446个增长到的54万多个。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基本构建了“小政府
文章主要针对直属海事系统海事业务"四级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有关问题,按照交通运输部"三个服务"战略思想和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确立的改革、发展原则,从反思和检讨的视角,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情绪、情感能够直接影响其内化效果,也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效性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情绪智力的开发培养与思想政治教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对人民生命、财产权益造成极大损害。通过对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立法、监管等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的食品安全监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存在立法滞后
作为伟大的思想家,鲁迅和毛泽东与辛亥革命有着割不断的历史情结。他们的许多著作常常论及辛亥革命,尤其是总结和反思其失败的历史教训。由于时代、环境、角色不同,在资产阶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