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道情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wrd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洪洞道情是我国传统戏曲百花苑中的一枝奇葩,它诞生于洪洞,主要在洪洞及其周边县市活动,其演出范围遍布晋南,涉及河南北部、陕西关中、河套、晋北、内蒙古自治区等地。洪洞道情无论是从曲牌、唱词,还是从乐器、唱腔上都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体现了洪洞的民风民俗以及洪洞人民的信仰爱好。洪洞道情从第一个职业班社产生到现在洪洞道情演出队和洪洞道情音乐团建立近二百年,就不断吸取兄弟剧种以及当地民歌的精华。在演唱、伴奏、表演等多方面都得到了提高臻于完善。洪洞道情音乐体制属曲牌体结构,唱腔优美、婉转动听,它的戏曲程式、服装、道具、舞台美术和演奏方法别具一格。其剧目多以神仙道化为主借以反映现实生活,教导人民,贴近人民群众故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洪洞道情的音乐分三类,官调、平调、高调,为二十八调、十四个小调,主要剧目有,天仙配、龙虎山、断乌盆、重台、三英卷、二度梅、现代戏、涧杆河边、彩礼等。洪洞道情的舞台美术与故事情节融为一体,并且有其独特的戏曲功夫与特技。正是这些独特的特征使洪洞道情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在新的历史时期,洪洞道情这一珍贵的剧种在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的支持下得以恢复,生产生存状态比较稳定,一经恢复,洪洞道情便承袭了其获奖的传统。创编农村题材小戏《探亲》参加市级会演获一等奖;道情小戏《苏三女儿回洪洞》,在2005年“走进大戏台”擂主赛年度赛演出;创作道情音乐《根的呼唤》,获山西省第五届明星“琴行杯”群艺金奖。2006年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努力,洪洞道情已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保护项目。2008年6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本文将通过收集材料和田野考察的方法,从戏曲史、戏曲文学、戏曲民俗、戏曲文物的角度,对洪洞道情发展演变、剧本剧目、音乐舞美、剧场观众、班社艺人、现状前景做详尽的介绍与分析,呈现出洪洞道情在艺术上的总体特征,在艺术发展中的独特性。本文主要从七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介绍道情的历史渊源和洪洞道情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分三节对剧本的的命运、保存现状,剧目的分类以及剧本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进行详细的论述。第三部分:通过采访老艺人,对洪洞道情的音乐和乐器加以呈现。第四部分:通过采访老艺人和实地考察的方法,详细记录洪洞道情的演出形式与舞台表演。第五部分:通过实地考察结合经济的发展,呈现剧场的发展演变和各类观众的心态。第六部分:系统论述了解放前后洪洞道情班社、剧团的发展状况以及艺人的生活经历和演员们的生活现状。第七部分:对洪洞道情现状和前景进行分析与展望,对洪洞道情的未来提出自己的看法与主张。总之,在文化部门的支持下,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动下,在文艺界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对洪洞道情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使洪洞道情这一珍贵的剧种得以恢复,笔者将本着认真严谨的态度,对洪洞道情的繁荣发展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
其他文献
含永磁的继电器具有灵敏度高、功耗低、寿命长等优点,近年来在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该类继电器中所含的永磁体充磁后,在空间产生的磁场分布会影响继电器的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四点实时检测法(穿刺点静脉、双侧锁骨下静脉中段及术侧颈内、外静脉近心端)在PICC置入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2016年5月在我院行床旁超声引导下S
文章统计了2011年1—2月国内发生的各种安全生产事故233起,其中包括矿业事故、交通事故、爆炸事故、火灾、毒物泄漏与中毒和其他事故。统计表明,在233起事故中,交通事故最多,
蜗杆传动是应用最广泛的传动机构之一,由于其传动比大、结构紧凑、可以设计成自锁等优点,使得蜗杆传动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目前对其地面环境的研究已经很成熟,但是国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手段。由于全球经济的发展,交际变得越来越重要。英语作为国际语言,成为全球交际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
近几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成就了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使得国内市场一片欣欣向荣,矿产行业也是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其中矿山测绘技术随着测绘技术的快速进步,一方面迎来了
Web服务技术凭借其松散耦合性、平台无关性和语言无关性,被广泛应用于数字化校园建设当中,很好地解决了校园异构系统之间的数据集成的问题。虽然基于Web服务的校园数据集成系
本文介绍了船体结构有限元直接计算的方法,分析了船舶结构屈服破坏的特性,阐述了散货船屈服载荷的计算原理,选取一条实船对船体结构的屈服强度进行直接计算与评估,并对结构中
大力发展内河航运是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所在,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积极举措,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相互促进、制约环境下,国家交通部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