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健康”及其相关的主体建构——基于女性性工作者生活的质性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ye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是以女性性工作者为研究对象的质性研究。从主体建构的视角出发,呈现与阐释她们对“疾病”的主体建构和实践,并将这种基于“主位”的“疾病”建构、实践与针对女性性工作者“疾病”问题的“客位”研究及其实践进行对比(以公共卫生针对女性性工作者研究和干预为主)。通过“主位”和“客位”视角下女性性工作者“疾病”建构及其实践的对比,得出视角不同造成的割裂状态,从而呈现出从“疾病”到“健康”的主体实践空间和意义阐释。研究中,运用“社会角色”理论,在阐释与分析中拓展这一理论在特定“角色”群体中的解释力(针对性工作者等社会边缘群体,笔者提出“负角色”概念)。在“负角色”扮演中,女性性工作者形成的“行业感”和“私在生活”影响着她们对“健康”的主体建构和实践。正是“主体建构”视角的引入,让“健康”的“主体性”和“整体性”得以体现。  概括地说,本研究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是:“主、客位”视角下女性性工作者的“疾病”是如何被建构和实践的?以及,从主体建构视角出发,在社会中扮演特定“角色”(“负角色”)的女性性工作者,她们“健康”的“主体性”和“整体性”是如何在不同“角色”扮演中体现的?  具体来说,本研究需要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从“主位”视角出发,女性性工作者对“疾病”的主体建构和实践是怎么样的?  第二、从“客位”视角出发,以公共卫生为代表的“客位”研究及其实践是如何建构女性性工作者的“疾病”问题,以及在实践中是如何开展干预实践的?  第三、“主位”视角与“客位”视角下的女性性工作者“疾病”建构与实践呈现怎样的割裂状态?  第四、运用“社会角色”理论,从主体建构视角出发,呈现女性性工作者“健康”的“主体性”和“整体性”是如何在不同“角色”扮演中体现的?  从逻辑上讲,研究和写作分为三个层级:在第一部分中,笔者对研究进行综述,并回顾相关理论和文献;第二部分重点阐释和论述上文提到的前三个研究问题,即呈现“主、客位”视角下女性性工作者的“疾病”是如何被建构和实践的,并进行比证分析,从而为本文的第三部分作以准备;全文的第三部分将重点回答上文提到的第四个研究问题,即运用“社会角色”理论,从主体建构视角出发,呈现女性性工作者“健康”的“主体性”和“整体性”是如何在不同“角色”扮演中体现的,从而呈现出从“疾病”到“健康”的主体实践空间和意义阐释。  本文的写作逻辑如下图所示:第一部分导论:研究综述及文献回顾第1章研究综述第2章文献回顾第二部分割裂:“主、客位”视角下的“疾病”第3章“疾病”的主体建构及其实践第4章“疾病”的客位研究及其实践第三部拓展:从“疾病”走向“健康”第5章“健康”的主体建构及其实践第6章结论与思考  第一部分为研究综述以及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  在第一章中,呈现了研究的立意、问题的源起、研究主题的界定、方法论与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与策略、资料整理与分析框架和研究意义。在第二章中,对以下研究主题和相关理论进行回顾和总结:关于“女性性工作者”的研究;关于“疾病”的研究;关于“健康”的研究;医学模式与医患关系;角色理论及研究。在对这些研究及其相关理论进行回顾、总结的同时,指出本研究所作出的理论呼应和研究价值。  第二部分呈现“主、客位”视角下,对女性性工作者“疾病”的建构和实践的割裂状态。  在第三章中,呈现了女性性工作者对“疾病”的主体建构和实践。首先,她们对性病、艾滋病的主体建构与“行业感”相关:“行业感”决定着她们对性病、艾滋病距离远近的判断,并影响着她们的建构和实践。其次,女性性工作者对性病、艾滋病的建构更多是从实践的角度进行的,是作为具体行业实践中的一部分。最后,她们对性病、艾滋病的建构因空间流动、不同“客人”以及不同“角色”扮演而呈现出变动的建构结果。另外,她们对性病、艾滋病知识的获得和实践需要经过一个“内化”的过程。除了性病、艾滋病以外,“主位”视角下,妇科疾病、其他传染疾病以及胃肠道疾病也被女性性工作者纳入“疾病”建构和实践的视野中。  从实践层面来看,女性性工作者对安全套的使用不一定直接受“性病、艾滋病知识”的影响,也就是说,“知、行”之间的线性关系是被打破的。首先,基于“主位”视角,她们对“安全性行为”的建构不完全基于“疾病”风险的角度,而是与人际关系中的亲疏远近、是否会意外怀孕等因素有关。“陌生人”及其带来的潜在人身伤害也被纳入“安全”的考虑之中。在与老公、男朋友之间的性行为中,考虑“疾病”风险的“安全”被视为是对亲密关系的破坏。安全套的使用逐渐被赋予“性交易符号”,成为性交易的“仪式道具”,并与“私在生活”中亲密关系进行区隔。即便是在与“客人”之间的安全套使用中,也不完全基于理性。“主位”视角下的安全套使用,绝不是“知”与“行”之间的线性关系,而是变动的、情境的、甚至是情绪影响下的产物。另外,女性性工作者的求医行为呈现出丰富的实践逻辑和变动性,与经济原则、“远近”衡量、自我感知和关系网都有一定的关系。  在第四章中,呈现了“客位”研究及其“公权力”实践中由于“客位”视角所导致的对干预对象的认识、目的设置、行动逻辑、干预内容以及干预方法及评估等方面的内容。并且,将这些内容逐一与“主位”视角的相应内容进行比照。  从对“女性性工作者”的认识来看,“客位”视角下的“女性性工作者”被一种“身份”标定在“公权力”实践和具体社会控制中,被视为是“性病、艾滋病的高发人群”,“在艾滋病流行中起放大器作用”;“主位”视角下的“女性性工作者”只是一个“角色”。“行业感”不一定与疾病风险有关,也就是说,在行业实践中形成的知识和行动逻辑并不完全指向疾病预防。另外,她们还有其他“角色丛”扮演中的“私在生活”。  从目的设置来看,“客位”研究及其实践指向“程序目的性”,即降低性病、艾滋病的发病率;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和相关疾病知识的知晓率;促进其医疗行为的改变等。从“主位”视角出发,目的设置应该突破“程序目的性”,体现“内在目的性”,即研究及其实践中蕴含的最终目的,它指向“整体的人”。  从行为逻辑来看,“客位”研究及其实践是在“知信行”理论(KAP)的指导下进行的。这种基于“知——行”之间线性关系预设的行动逻辑造成了实践干预工作中“知而不信”、“信而不行”的出现。“主位”视角下,科学的、正确的、理性的知识并不一定决定着行动的发生。性工作者“负角色”扮演以及其他“角色丛”扮演中的“私在生活”构成了生活整体图景,影响着行动发生和意义解读。  从干预内容设定来看,“客位”视角将疫情监测、性病、艾滋病知识、求医行为与诊疗服务作为干预工作的核心内容,仍然仅仅围绕“疾病”的身体维度。在“主位”视角看来,干预内容应突破性工作者“负角色”扮演中的疾病维度(尤其是仅仅关注性病、艾滋病),将她们“私在生活”中其他“角色丛”的扮演也纳入干预内容之中。在追求“内在目的性”的同时,追求具体的、实践性的干预内容设置。  基于“客位”的干预方法和评估体现出与性工作者之间“咫尺若天涯”的距离感。“客位”研究及其干预实践在女性性工作者看来是“局外人”和“他者”;干预评估中也只体现对“程序目的性”的追求。从女性性工作者“主位”视角出发,她们更容易相信和接受“局内人”传播的信息和知识;“知识”必须经过“内化”才能影响行动的发生或改变。在“客位”研究及其实践干预评估中纳入女性性工作者“主体”的意见表达,能够体现对“内在目的性”的测量和追求。  通过“主位”、“客位”视角下女性性工作者“疾病”建构及其实践的对照分析,清晰地呈现由于“主、客位”视角的不同所导致的割裂。正是这种割裂,使得以公共卫生为代表的“客位”研究及其实践在现实工作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释或解决的问题。“主位”视角的纳入对相关问题的解释和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第三部分呈现了女性性工作者对“健康”的主体建构及其实践。从主体建构视角出发,呈现女性性工作者“健康”的“主体性”和“整体性”是如何在不同“角色”扮演中体现的,从而呈现出从“疾病”到“健康”的主体实践空间和意义阐释。基于扎根理论,“负角色”、“行业感”、“私在生活”三个概念构成了“健康”建构的解释模型。  “负角色”,是指在社会系统中不符合社会主流规范和期待的“角色”设置。“行业感”是指,在某一行业中的实践“主体”(实践者)对这一“行业”及自己在“行业”中从事的工作持有的直接的、自发的、基于主体的体验和认识。“私在生活”是指社会边缘群体个人自我划分出的、与“负角色”扮演无关的私人生活领域,它既是具体时空概念,也是从主体出发建立的“心理区隔”,是当他们没有进行违反社会规范和社会期待的“负角色”扮演时,日常生活中其他“角色丛”的实践空间。  在性工作者“负角色”的扮演过程中,她们自身建立起一种对性工作和性产业直接的认识和体验,这种认识是不带价值判断的(即不管认同与否),而是对自己跻身的“这一行”的认识。她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将疾病风险纳入“行业感”的建立,影响着她们对“健康”的建构与实践。同时,在“行业感”建立的过程中,诸如入行、流动、场所内实践、疾病风险、暴力问题、吸毒问题及其他风险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性工作者具体的“健康”问题。与“客位”的研究及其实践相比,这种“行业感”影响下“健康”绝不仅仅只有“疾病”预防或治疗的单一维度。  女性性工作者的“私在生活”,主要由家庭关系、感情生活、人际往来、饮食与居住、生育实践、生活感悟和生命信仰等方面构成。与“客位”视角不同的是,女性性工作者“主位”视角下的“健康”建构与实践不仅仅与她们性工作者的“负角色”扮演有关,作为日常生活中“整体的人”,她们对“健康”的建构和实践是具有整体性的,反映在各个“角色”的扮演之中。“私在生活”的提出不仅是对“负角色”扮演之外其他“角色”实践全貌的呈现,而且,在主体建构视角下,不同角色扮演的整体过程使具有社会隐喻意义的“疾病”走向个人主体的“健康”,从而呈现出从“疾病”到“健康”的主体实践空间和意义阐释。  在“行业感”与“私在生活”中,女性性工作的“健康”主体建构是多元的、情境的、实践的。在实践层面,她们的保健行为不仅体现出对经济花费的衡量,而且还基于卫生标准、社会秩序、道德规范对“干净、脏”进行判断和实践。另外,除了“健康”维护之外,保健与保养还体现出她们作为女性对美的实践。  综上所述,本研究紧紧抓住主体建构的视角,呈现与阐释女性性工作者对“疾病”的主体建构和实践,并将这种基于“主位”的“疾病”建构、实践与针对女性性工作者“疾病”问题的“客位”研究及其实践进行对比(以公共卫生针对女性性工作者研究和干预为主)。通过“主位”和“客位”视角下女性性工作者“疾病”建构及其实践的对比,得出视角不同造成的割裂状态,并呈现从“疾病”走向“健康”的“主体性”必然,从而呈现出从“疾病”到“健康”的主体实践空间和意义阐释。
其他文献
如今,如何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当前国际市场竞争的大潮中,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使得单个农户承受着巨大的市场压力和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一忌上下之间脱节,上面抓得紧,下面做得松。一些单位的安全工作从厂矿(公司)到上级机关抓得紧,但到了最基层如车间、工段、班组,当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却只重视生产,而忽视安全工作
期刊
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下,逐渐提高了机械电子工程的技术水平、生产规模,而且机械电子工程对人力资源的节约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社会生产效率的提升,在人们的生产生
在未来2~3年内,亚洲大部分地区几乎都没有新的氯碱和乙烯基产品生产能力上马。CMAI咨询公司说,甚至亚洲经济危机以前上马的大量新生产能力已使该地区的生产商不得不降低开工
20世纪中期以来,洗钱犯罪活动迅猛发展,严重威胁各国的国家安全,危及全球经济发展。洗钱活动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随着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不断向前推进的同时,由此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愈发严重。尤其对于农村地区而言,它不但在农村工业化的过程中受到污染,而且还要承担着城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