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现实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没有得到体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难以提升,数学课外补习成为常态,这一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表现最为突出。现有关于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相关研究仍然存在较大的缺陷,未能系统的分析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全貌。师生主体间的互动是课堂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师生互动行为则是课堂教学研究中可以观测、记录和分析的点,研究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将促进课堂师生有效互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进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本研究在对“学习共同体”和“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相关理论文献进行研读和分析之后,结合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和学习的特点形成“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行为观察量表”。选取西宁市Q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进行课堂教学视频录制,从教师课堂组织导向行为、学生课堂响应学习行为和教师课堂反馈评价行为三方面进行课堂观察与记录。分析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的现状,挖掘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的影响因素,提出课堂师生互动行为有效性的提升策略。研究发现,在小学数学四大模块教学中,教师课堂组织导向行为、学生课堂响应学习行为和教师课堂评价反馈行为占比基本为45%、32%和23%;课堂教学中68%的互动行为由教师完成,学生的行为只占不到32%;不同模块学习中师生互动行为整体分布有所差异;不同师生互动行为在不同模块学习中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不同内容学习中师生互动行为存在差异较大;在不同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具体行为的选择因人而异。学生不同发展阶段,课堂师生具体互动行为间差异显著,低高段学生课堂学习中表现积极,中段学生互动频率有所下降。随着教师的不断成长发展,课堂师生互动程度明显提高,教师不同发展阶段,课堂互动行为结构分布差异较大。最后,基于学习共同体理念,结合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现状分析,从“学生”“教师”“课堂文化”“数学学科活动”四个方面总结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的影响因素,从“构建倾听对话式师生互动关系”“创设以目标导向的课堂教学活动”“推进以反馈为中介的师生互动走向”“构建多元化发展为宗旨的课堂评价体系”“开展以关键事件为基础的课堂教学研究”五个方面提出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行为有效性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