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用基于6对等位基因的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诊断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36位患者分离出38株热带念珠菌的亲缘关系、体外比较其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平板法检测热带念珠菌酯酶、磷脂酶及溶血酶分泌及耐药基因在热带念珠菌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通过对6对等位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拼接、检查出突变位点,截取需要的片段,与热带念珠菌MLST数据库进行对比,从而获得DST,用e BRUST软件进行分组,UPGMA方法构建系统发育树,比较菌株的进化和变异。应用肉汤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参考方法M27-S4,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平板法检测热带念珠菌酯酶、磷脂酶及溶血毒素的分泌、通过RT-q PCR评估外排基因CDR1,CDR2和靶酶基因ERG11基因及ERG基因家族(包括ERG1、ERG3、ERG6、ERG9和ERG11)表达水平,用△CT法计算相对表达量。结果:38株热带念珠菌中获得30个DST,其中14新DSTs。根据e BURST软件进行分组,结果示:属于1组有8个菌株5个DSTs,DST分别为:330、333、426、532和724。属于2组有3个菌株,DST分别是114、139和321,其他DSTs属于单体型。根据bootstrap值≥70%对系统发育树进行分组,总共分为18个分化枝。阿尼芬净、米卡芬净、卡泊芬净、氟康唑、咪康唑、两性霉素B、布康唑、伏立康唑、克霉唑、伊曲康唑、特康唑、氟胞嘧啶、特比萘芬和制霉菌素14种常见抗真菌药物的MIC 90分别是:0.030μg/ml、0.015μg/ml、0.500μg/ml、1.000μg/ml、2.000μg/ml、0.125μg/ml、0.250μg/ml、0.250μg/ml、0.250μg/ml、0.250μg/ml、256.000μg/ml和4.000μg/ml。所有实验菌株均能产生酯酶和溶血毒素,阳性率100%,其中9株未显示出磷脂酶活性,阳性率为76.3%。耐药基因实验中,每组ΔCT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在分化枝分组中如下:ERG1、ERG3、ERG6、ERG9、ERG11、CDR1、CDR2和ERG11分别为分化枝18和11;分化枝16和15:分化枝18和11;分化枝16和11:分化枝18和14;分化枝7和11:分化枝16和14:分化枝1和14。ΔCT值越小,表示基因表达量相对就越高,绝大多数基因的表达量较高的菌株在分化枝11和14。结论:本研究热带念珠菌MLST变异较大,菌株之间遗传距离较远。热带念珠菌对特比萘芬普遍耐药,对目前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大多数是敏感的,出现极少数的耐药菌株。热带念珠菌对14种常见抗真菌药物的几何均数均高于白念珠菌。所有菌株均能产生酯酶和溶血酶,绝大多数菌株表现出磷脂酶活性阳性。耐药基因表达较高的菌株并未产生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