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关‘凤丹’牡丹(Paeonia ostii’Feng Dan’)组织培养的报道多集中于以胚、叶柄、根等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而以鳞芽为外植体进行快繁仅见少数报道,且普遍存在增殖率低、生根困难和移栽成活率低等问题,无法应用于繁殖生产。本研究以解决现存问题、建立成熟高效的‘凤丹’牡丹离体快繁体系为目的,从适宜离体快繁的单株筛选、最优株FD6增殖体系的建立、生根培养、生根苗的休眠解除及驯化移栽等各个环节展开深入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适宜离体快繁的‘凤丹’单株筛选:不同单株启动、增殖及生根培养表现均存在较大差异,综合各单株表现,以诱导率≥50%、增殖系数≥2.50、生根率≥10%为筛选标准,在17个高产单株中,筛选出5个适宜进行离体繁殖的单株,分别为FD2、FD4、 FD6、FD8和FD10。2.单株FD6增殖体系的建立:以40 d为继代周期,可在保证充分增殖的前提下,减轻试管苗叶片坏死现象,提高繁殖效率。WPM培养基中,增加Ca(NO3)2浓度至原浓度4倍,对试管苗增殖、生长及玻璃化抑制均有积极作用。在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中,以6-BA、GA3和KT配合使用,对于促进试管苗增殖生长效果最佳,其浓度分别为0.5mg·L-1、0.2mg·L-1和0.1 mg·L-1;壳聚糖作为一种有机添加物,对于促进FD6试管苗增殖及生长作用不明显。继代次数对试管苗增殖的影响表现为:初代培养增殖系数最高,继代1增殖系数最低,此后先上升后下降,以继代3达最高。多次继代后,在WPM(Ca(NO3)2浓度4倍)+6-BA0.5 mg·L-1+KT0.1 mg·L-1培养基内复壮培养一代,可显著恢复试管苗增殖能力,增加有效利用率。培养过程中,切除过长茎段的(≥2 cm)茎尖,同样可起到提高增殖系数的作用。3.单株FD6试管苗生根:诱导生根前的最后一次继代培养中,以MT代替6-BA进行培养,可有效提高生根率。诱导生根前,先将试管苗置于1/2MS (CaCl2加倍)+活性炭1.0 g·L-1培养基中复壮培养30 d,可降低试管苗体内激素含量,促进生根。根诱导初期,将试管苗置于4℃暗培养条件下培养8 d,能有效提高生根率生根质量。根诱导阶段,培养基内蔗糖浓度的适量增加,可为生根提供充足的碳源,提高试管苗茎秆充实度,以40 g·L-1为最佳;IBA浓度为2.0 mg·L-1,可在保证基部愈伤组织较小的前提下,获得较高的生根率。生根诱导时间适度延长,对促进生根具有有利作用,以40d为宜。除此之外,继代次数对FD6试管苗生根率有显著影响,以继代7次左右的试管苗进行生根效果最佳。4.单株FD6生根苗的休眠解除与驯化移栽:将生根苗4℃低温处理30d打破休眠后进行移栽,移栽前按根茎生长状况进行分级,移栽60 d后,根茎协调性较好的1级苗移栽成活率最高,其次是2级苗,3级苗移栽成活率最低。增殖阶段所用生长调节剂对移栽成活率影响作用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