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发生于早产儿未成熟、未完全血管化的视网膜,最主要病理改变为视网膜新生血管化。Terry在1942年描述患儿眼晶状体后有大量白色纤维增生,称之为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retrolentalfibroplasia,RLF)。随着医疗技术进步,更多高危的低体重和低孕周的早产儿能够存活,ROP的病例亦随之增加。
ROP国际分类标准(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forRetinopathyofPrematurity,ICROP)为各国开展ROP筛查和治疗提供了可进行比较的规范,但目前各国的ROP筛查标准仍不完全一致。ROP发生率在每个国家或地区各不相同,医疗技术和设备在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各不一致,ROP相关的危险因素还未完全了解,导致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筛查标准若用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将可能会出现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印度,可发现发生ROP的早产儿有较大孕周和出生体重,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极其罕见。因此,国家或地区的ROP筛查标准应依据当地ROP发生率、有关的危险因素和当地的医疗水平,随着各项条件和技术进步及对ROP的认识的更新,及时地对筛查标准作出调整。
引致ROP的危险因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一般认为低出生体重、孕周短和吸氧与ROP关系密切,还包括众多的其他因素有待研究。分析ROP的危险因素将更有利于指导ROP筛查和治疗。目前,已报道的ROP危险因素很多,各家观点并不完全一致,有的还存在争论。对大多数的危险因素认识仍停留在什么因素与ROP有关,什么因素与ROP无关,并没有进一步分析危险因素在ROP发生的权重及相互关系,用危险因素构建发生ROP概率的数学模型有待进一步阐明。国外有个别报道,通过对危险因素进行回归统计,以评估ROP发生风险。笔者在国内未见相关报道。ROP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存在地区差异,国内也须开展和完善这方面的调查。本研究通过调查ROP相关因素构建ROP发生风险预测的数学模型。
目的:对早产儿进行ROP筛查,调查ROP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通过相关因素建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风险预测数学模型,分析评估各危险因素在ROP的发生发展所起的作用,评价数学模型的有效性。
材料和方法:2000年3月~2007年6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监护室住院的经过ROP筛查早产儿250例,其中男181例,女69例,孕周26~37(32±2)周,体重0.74~3.65(1.7±0.4)kg。ROP筛查由熟悉儿童眼病和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眼科医生操作,用开睑器开睑,在散瞳状态下用双目间接眼底镜观察,必要时配合巩膜压迫器观察整个眼底视网膜结构,直到发育中的视网膜血管末端范围,观察每个钟点范围并作详细记录。筛查标准参考国家《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对患儿出生体重不超过2.0kg或孕周不超过37周;存活不短于28d;若有抢救吸氧史者,由新生儿科医生决定是否申请会诊进行筛查。诊断参照国际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分类标准(ICROP)作出诊断。
筛查资料输入SPSS统计软件,用单因素相关分析结合眼科专业知识从多个ROP危险因素确定最重要的相关因素。对ROP筛查250例进行Logistic回归,构建数学模型,以此为基础建立预测ROP概率的工作表(预期ROP发生概率表)。数学模型预报的可靠性分别从数理和临床实践作出评价。数理方面使用ROC曲线评估该数学模型的预报能力。临床实践方面通过统计250例ROP筛查病例的实际ROP发生人数来验证数学模型可靠性,具体如下:从数学模型计算预期ROP发生概率(可查预期ROP发生概率表)。按ROP概率大小排序,根据ROP概率从小到大分为10组,每组25例,比较通过预期概率计算出的预期ROP发生例数与实际发生ROP的例数,用x2统计比较其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根据ROP分期,并结合眼科的专业知识对数学模型作出评价。
结论:出生体重、孕周和是否接受机械辅助通气是ROP发生的重要相关参数,适用于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ROP发生风险数学模型。从预测ROP发生风险数学模型推导出预测发生ROP概率的工作表,可根据早产儿出生体重、孕周和是否接受机械辅助通气预测ROP发生的风险,操作简便。该数学模型在理论上具有可靠的预测ROP发生风险能力,能通过临床实践验证数学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一致性分析。该数学模型能够为临床确定ROP筛查重点和及时治疗提供客观可靠的定量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