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苞《钦定四书文》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ansi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钦定四书文》为乾隆元年(1736)方苞奉敕编选的一部八股文选本,从明迄清,共选入了二百七十一位作家的七百八十三篇八股文;方苞在每篇之后均加评语,对八股文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加以评点。作为唯一一部入选《四库全书》的八股文总集,《钦定四书文》保存了庞大而又极富价值的名家八股文,为研究明清八股文提供了丰富的材料;《钦定四书文》所标示的“清真雅正”的宗旨反映出清廷对科举文风的规范和建设,是理解清代文风建设的重要文献;此外,方苞的评点也透露出八股文的文体特征,以及方苞对八股文艺术风格的独特追求,有利于重新认识方苞的古文理论和古文风格。但学界对《钦定四书文》的文学价值和文献价值的发掘尚不充分,对方苞的八股文理论也重视不够。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第一章“以八股文为文化时代”之文学——明清文学生态研究,梳理明清流行的两个概念“以古文为时文”和“以时文为古文”,分析古文和时文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也勾勒出八股文影响下的明清文学生态。
   第二章《钦定四书文》的编选,首先介绍协助方苞编撰《钦定四书文》的八股文名家周振采;其次通过考察国家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等图书馆所藏的《钦定四书文》,详细分析了《钦定四书文》的版本及流传。
   第三章《钦定四书文》总批常见术语辨析,通过对《钦定四书文》评语常用词汇“清”、“雅”、“实理”、“虚”、“老”的梳理,结合具体篇章体会这些评语的内涵,分析清廷所标示的“清真雅正”的文风,从中总结出方苞的八股文理论,并初步分析方苞古文理论和时文理论的关系。
   第四章《钦定四书文》名家例释,唐顺之、归有光、方舟作为“以古文为时文”的典范,备受方苞的推崇,本章结合此三家的时文理论和古文理论,举例分析他们的八股文名篇,具体分析其艺术特色。
   第五章方苞八股文初探,利用吴江图书馆所藏的《抗希堂稿》,结合方苞的时文理论,分析了他的不为人所注意的八股文成就的个人特色。
  
其他文献
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影响了作为通俗文艺创作者的赵树理的文艺发展方向。赵树理在认真学习后,更加坚定了自身“大众”“通俗”的文艺方向,在天桥的所见所闻所感促使赵树理创办了《说说唱唱》杂志。《说说唱唱》作为五十年代期间重要的通俗曲艺刊物,于1950年1月在北京创刊。《说说唱唱》分为前后两期,前期(1950-1951)主要由赵树理、李伯钊任主编,后期(1952-1955)主要由老舍任主编。
学位
理查德·舒斯特曼(Richard Shusterman)是当今美国享有盛名的美学家、人文学者。他是当代新实用主义美学和身体美学的领军人物。“生活即审美”是舒斯特曼后期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美学概念。随着审美日益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美学的研究对象不再囿于艺术和自然而扩展到了日常生活,生活美学成为当代美学的新形态。因此,重新审视和评价舒斯特曼的生活美学的美学价值对于推进当代美学的蓬勃发展有其必要性。本文主要从
提到“红灯记”,人们一般想到的是“文革”时期的京剧样板戏《红灯记》,但其实从沈默君创作电影文学剧本《革命自有后来人》开始,到现代电视剧《红灯记》的改编等,“红灯记”不仅包括了京剧样板戏《红灯记》,还包括了电影《自有后来人》、哈尔滨京剧院本《革命自有后来人》、沪剧《红灯记》、各剧种移植样板戏《红灯记》、现代互联网恶搞“红灯记”等等。“红灯记”系列作品所蕴含的意义内涵,甚至还可以追溯到民间流传的“红灯
本文将从汪曾祺小说的意象叙事作为切入点,来对汪曾祺小说的现代性问题进行阐释。这包括意象叙事的源起、意象叙事的主体以及意象叙事的叙事功能建构三个方面。  第一章主要论述的是意象叙事的缘起或特性。笔者将从从西方现代主义理论及其本土化和中国文学传统及其现代化的角度,这两个因素的两个进化维度进行考量。一是意象叙事的外源性,即其中包含的以象征主义为代表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及其本地化的进程,这些为汪曾祺小说
学位
2018年贵州作家肖江虹的中篇小说《傩面》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这使得肖江虹成为贵州首位“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纵观肖江虹的小说,死亡始终是其小说中重要的主题,但对其小说中的死亡叙事还欠缺整体、全面的研究。本文以肖江虹的小说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死亡与民俗、死亡与审美和死亡与存在三个方面进行叙述,目的是对肖江虹的小说进行整体性的把握,揭示其死亡叙事及审美意义,揭示出作家的时代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全文分为
学位
新中国成立后,贵州苗族作家小说创作呈现兴盛之势,形成了以苗族聚居区为主体的作家队伍。据不完全统计,在1949到1999年之间,贵州苗族作家加入省市作家协会以上有41位,已出版小说集12部,发表、出版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180多篇,其中有8部小说作品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因此,对贵州苗族作家的小说创作进行整体性关注,并进行深入研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贵州籍苗族作家们表现苗族题材
学位
作为宋代主要的诗歌批评样式,诗话之作不仅反映了宋代诗歌的发展状况,同时亦保留了大量诗话家对时人的论述。苏轼作为宋代诗坛十分重要的诗人,其豪放豁达、诙谐幽默的人格魅力,不拘一体的诗歌风格成为了宋代诗话中的重点讨论对象。本文以宋诗话为论述视角,力图对宋人诗话中所涉及的苏诗诗法、苏诗风格、苏诗渊源做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分析。本文具体分为四章:  第一章探讨宋诗话对苏诗诗法的认识。宋人诗话全面论述并高度肯定了
学位
风景书写是作家思考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中国现代小说家中,最重视风景书写的当属废名。废名风景叙事的核心是表达其独特的审美理想,作者对“美”怀有宗教般虔诚的信仰,对“美”的推崇如同“朝圣”。废名推崇的“美”包括自然之美、人物之美、情感之美、文化之美等等美好事物,而他呈现这一切神圣之美时不可或缺、极度倚重的就是风景书写。风景叙事之于废名,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非此不可的表达。惟此,论文选择从风景叙
学位
《故事新编》是鲁迅全部文学创作中最为独特的一部作品。自1936年迄今的八十余年间,《故事新编》研究已经走过漫长的历史道路。20世纪80年代以降,伴随西方反讽理论的引介,《故事新编》的阐释获得了全新的学术增长点。本文以鲁迅的《故事新编》作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和总结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反讽理论,进一步解读小说文本,力图发掘《故事新编》的独特价值。论文主要分为五部分:  绪论:通过对《故事新编》研究史的
学位
甲午战争诗词研究,是以创作于甲午战争前后、内容与甲午战争相关的诗词为研究对象开展的研究。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一次重大事件,在中国迈向近代的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造成了当时的文学生态与文人心态的转变。在社会背景与文学创作环境的影响下,记录时事人心的甲午战争诗词就自然形成了独特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貌,也为此后诗词创作的变革提供了经验。  本文以甲午战争词研究为中心,为甲午战争诗词研究的一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