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与焦虑—彼得·凯里小说中的帝国移民文化身份建构问题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lic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彼得·凯里是当代澳大利亚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是继作家帕特里克·怀特之后澳大利亚最受国际文坛关注和认可的澳大利亚文学代表性人物。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入文坛以来,凯里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他被视为澳大利亚民族文学的代言人,纵览凯里多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他的写作无不体现着对澳大利亚历史、文化、社会等问题的深刻思考,他的小说为读者开拓了探究澳大利亚历史画卷的全新视野,展现了澳大利亚的历史风貌和民族文化。
  彼得·凯里的文学创作流露出他对澳大利亚身份认同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彰显了他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建构文化身份的愿望。本文就凯里文本中所呈现的有关帝国移民的身份认同问题作为文章的切入点,选择了彼得·凯里的五部长篇小说《奥斯卡与露辛达》、《凯利帮真史》、《杰克·迈格斯》、《赫伯特的奇幻人生》、《亡命天涯》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和探讨了凯里笔下澳大利亚人探寻身份认同的矛盾心理和现实困境,表现了凯里在文学作品中对澳大利亚社会现实和历史文化的批判与反思,论述了凯里笔下的澳大利亚人面对多重困境如何建立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
  首先,本文第一部分就彼得·凯里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在基于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其次,在文章第二部分分析论述了帝国移民者探寻身份认同过程中的诸多困境,通过回顾凯里在文本中所描绘的澳大利亚历史背景,探究帝国移民在不同时期所面临的身份困惑和内心焦虑;再次,文章第三部分表现了澳大利亚人对固有传统身份认同方式的解构,为移民者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提供了更多可能;最后,本文第四章着重探讨了凯里笔下的帝国移民者如何走出困境,建构独立的身份认同。本文希望通过分析论述彼得·凯里的小说,以身份认同作为切入点,深入探究澳大利亚作为定居者殖民地长久以来的身份认同问题,分析其背后的复杂性及可能性。
其他文献
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得到全面升,我们不仅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渠道,而且要开辟一条新途径来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师生共同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构成了校园仪式,它对于升学生道德理念认同,规范行为举止,塑造独特精神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本文将从以下五个部分展开论述:首先,在绪论部分,本文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结合了与本文主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讨论
学位
该文对毛泽东的反腐败思想的历史形成过程及思想理论进行了考察和总结, 并对这一理论的特色作了分析.该文正文共分五部分.分别从历史形成、思想内容、理论特色、思想意义和局限性五方面作了考察和论析.一个伟大的理论都需用时间来过滤和积淀.站在现在看过去,无疑,毛泽东的反腐败思想在历史上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它的指导下反腐败斗争取得一定的胜利,它的光辉部分被继承和发展,仍发挥着指导作用.这一思想也有它的偏差,
学位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  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际上是两个过程的统一:一个是用大众化、通俗化的语言,来阐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即理论具体化(大众化)的过程;一个是将
刘少奇在从事党务工作过程中,围绕执政党建设问题提出一系列思想主张,这些思想主张构成刘少奇的执政党建设思想。本文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运用历史文献、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归纳分析等方法,结合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对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形成的背景、刘少奇加强执政党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的重要思想以及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当代意义。研究的重点是
学位
在当今中国影视文化发展过程中,影视文化产业市场越来越注重影视明星价值的确立,而影视明星建构出的形象是决定其价值的关键。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中国影视明星的形象建构,并将其置于全媒体背景下进行分析。为了能够更完整地体现,在中国影视明星形象建构问题上全媒体时代相较于传统时代的变化,本文选取基于2000年之后互联网发展初期作为传统时代与全媒体时代的分界点,对传统与全媒体时代(2000年-2019年)的中国影视
学位
娄烨作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以诗意化的文本和独具特色的影像风格著称。娄烨的电影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独具特色的女性新形象,贴近现实女性群体的真实生存和情感状态,体现了娄烨对女性的深切关怀。本文将运用文本分析法和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作者电影理论等研究方法和理论工具,剖析娄烨塑造的女性形象特点。通过对娄烨电影作品的详细梳理,将其塑造的经典女性形象分为五类:作为母亲的女性、作为的女儿的女性、作为妻子的女性、作
学位
本文所论的名物,是指唐代边塞诗中作为客体来描写的客观物象,如生活器具、兵戈服饰、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本文所谓的诗性考察,是借助于诗性思维的方式对唐代边塞诗中描写的名物所承载的思想情感进行分析研究。诗性思维,又称原始思维,意指人类儿童时期所具有的特殊思考方式。其特征为主客不分,运用想象力将主观情感过渡到到客观事物上,使客观事物成为主观情感的载体,从而创造出一个心物合融的主体境界。唐代边塞诗中所描写
学位
学术界之前对柳永词的研究主要从作家生平、作品思想内涵、词作艺术特征、社会文化价值等方面出发,更多关注柳永的俗词、艺术上的美学价值和他的社会文化价值,较少研究柳永俗词和雅词之间的关系。笔者从词史上雅俗之辨出发,探讨柳词雅俗并陈的矛盾性以及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进而从读者的角度探讨宋、元、明、清时期柳永词的接受情况,最后探讨了后世作家对柳词的传承。论文旨在进一步完善柳词研究,使人们能更公正、更客观地认识
学位
东汉以来,随着佛教逐渐传入中国,汉译佛经活动也逐渐发展成熟,至唐代进入了繁盛的阶段,大量的佛经被翻译成了汉语,地婆诃罗所译的《方广大庄严经》(以下简称《庄严经》)就是这一时期的译作。本文以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影印本中的《庄严经》爲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归纳类比、字书佐证、综合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该经书中的俗字进行了全面的整理与研究,并以此展现唐代汉译佛经中的俗字使用面貌,探究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