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旱塬区秋播燕麦与箭筈豌豆间作系统的生产力和资源利用研究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cain_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高原是我国农区草地畜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开发新的饲草来源是该区草地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前提之一。黄土高原早塬区秋季雨水充足,秋季农田处于休闲期,因此,实行秋播燕麦间作箭筈豌豆不仅能提供青绿饲草,还可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但在黄土高原旱塬区,秋播燕麦与箭筈豌豆间作系统生产力表现和资源利用特性等尚不明确。本研究以秋播燕麦与箭筈豌豆间作系统为对象,在(燕麦/箭筈豌豆)1:O、4:1、2:1、1:1、1:2、1:4和0:1间作比例和不同供氮水平下,测定不同时期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群落叶面积指
其他文献
合理施用氮肥是实现小麦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生产与研究实践表明,氮肥不仅影响小麦的群体质量,决定着产量的高低,而且显著影响小麦的品质。许多研究表明,增加施氮量对籽粒产量的影响表现为在一定范围之内籽粒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超过一定限度后再增加施氮量籽粒产量增加不显著,甚至降低。关于适宜施氮量的范围,不同研究之间有很大差异。适量施用氮肥,优化氮素调控技术,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提高效益,保护环境,是我
学位
花椒是我国各地人民最重要的调味品,其重金属含量以及食品安全性评价的研究在我国处于空白状态。国家标准中至今没有花椒重金属的限量,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也没有明确规定,我国大部分企业参照对蔬菜、水果等其他产品的限量要求制定的内部标准规定花椒(粉)中砷、铅的最大限量分别为0.5mg/kg、1.0mg/kg,而在多次实际检测中,花椒中铅常常超过标准规定,成为一种食品安全隐患。建立花椒等
学位
在全球约有35%的人口以小麦为口粮,小麦因此成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中国的粮食增产,以及国家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化学肥料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化肥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贡献率仅为30%左右[1],自1982年全国土壤普查以来,咸阳灌区盲目大量使用化肥,使得土壤氮磷钾比例失调,施肥效益显著下降,增肥不增产,肥料利用率过低。推荐施肥是根据作物需肥特性,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提出的施肥技术建议。能有效的解决肥料
学位
本研究以100个黄淮麦区推广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通过对品种(系)的8个产量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在不同层次了解黄淮麦区冬小麦推广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为小麦品质改良中的亲本选配提供参考。1.全部8个产量性状在环境间和品种(系)间的变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穗数与小穗数、穗粒数在四个环境和均数条件下,均表现为负相关关系,而与基部不育小穗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穗长与株高、小穗数、穗粒数在四
学位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简称苜蓿,是多年生深根系豆科草本植物,在畜牧业发展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在延安地区也素有人工种植习惯。苜蓿产业化实现的关键是要有适应性好、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作保证,但目前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抗逆性差、产草量不高,同时由于盲目引种,有些品种不适应当地环境,出现越冬和越夏困难、品质差、产量不高等情况。因此,筛选抗逆性强,优质高产的苜蓿品种,制
学位
不同水分、氮肥处理对冬小麦的生长以及产量影响很大。水分、氮肥是作物生长所必须的物质,研究了最佳水肥处理对于节水灌溉以及提高作物的经济利用价值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小麦为供试材料,以垄沟覆膜为种植方式,研究了不同水分、氮肥对冬小麦株高、叶面积、干物质、产量以及根系分布的影响,最终获得以下结论:1.冬小麦在拔节期阶段生长旺盛,水分需求量大,亏水会直接影响植株生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返青期和拔节期冬小麦
学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作物生理过样研究的不断深入,能够动态表达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的作物生长模型,成为研究农作物的强有力工具之一,对于农作物长势监测以及产量评估,促进农业稳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虽然作物模型已经在业务工作中得到探索性应用,但其运行需要许多参数输入以及繁复的模型参数调整,限制了作物模型在业务工作中的应用和发展。本文基于常规观测资料并根据我国冬小麦的实际特性,对WOFOST模型进行
学位
全球气候变暖和空心莲子草的入侵可引起水稻减产。气候变暖有利于空心莲子草生物量的积累,因此气候变暖增强空心莲子草资源竞争能力的可能性很大。本试验通过对土壤的升温来模拟气候变暖,通过盆栽实验,将土壤温度设置对照和升温2℃,来研究土壤升温对空心莲子草的影响和对空心莲子草与不同和水稻品种竞争关系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升温2℃,有利于空心莲子草的生长,说明升温对空心莲子草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土壤升温2
学位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与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多年来一直是世界性设法攻克的科学难关。小麦雄性不育可分为遗传型不育与生理型不育两种类型,生理型不育,即化学杂交剂诱导后产生的雄性不育,该途径培育出的杂交小麦现已较大面积走向生产,为突破杂交小麦生产应用关创造了极好的条件。小麦遗传型雄性不育机理研究,过去几年已有报道,但由于育性基因的复杂性均未获得实质性进展。本文则是回避了遗传型雄性不育育性基因的复杂性,依据生理
学位
连年旋耕造成耕层变浅,作物根系下扎浅,易涝易旱,水分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已为黄淮海平原麦玉两熟进一步高产的瓶颈。为了打破犁底层,实现麦玉周年均衡增产,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开展了耕作方式和灌溉方式对土壤容重和含水量,小麦、玉米生长发育、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产量构成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1.常年旋耕后进行深耕,明显降低了10~30cm耕层容重。灌水后,提高深层土壤含水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