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丹吉林沙漠湖泊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及其污染来源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qi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不同自然系统中的重金属高浓度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一些重金属可以通过远距离运输在远离污染排放源的地方沉积甚至经历再次运输,从而造成环境中复杂且广泛的重金属污染,但是远离排放源的偏远地区重金属污染证据略显不足。人类活动较少的沙漠腹地对重金属含量变化较为敏感,是研究人类活动对偏远地区重金属含量影响的理想区域。巴丹吉林沙漠中存在着约110个沙漠无径流补给的湖泊,其表层沉积物是研究沙漠腹地痕量重金属浓度的良好载体。探讨巴丹吉林沙漠湖泊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情况不仅有助于我们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同时可以为地球表层系统元素迁移转化规律、地球化学循环等研究提供新的证据。本研究在巴丹吉林沙漠中采集了171个沉积物样品和24个水体样品。其中,沉积物样品包括67个沙漠风积砂样品、5个湖泊的共9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以及5个大气降尘样品,并将其中的4个沙漠风积砂样品筛分为大于250μm、250-125μm、小于125μm,8个湖泊表层沉积物样品分为大于125μm、125-63μm、小于63μm的不同粒径范围的子样品;不同粒径范围的样品;水体样品包括11个湖水、12个地下水和1个雨水样品。首先,通过ICP-MS测试以上样品中Cr、Cd、Ni、Zn、Pb、Cu重金属的含量;其次,通过相对累积分布频率函数(CDF)确定了巴丹吉林沙漠地表风沙土中重金属含量的背景值;然后,对这5个湖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特征进行分析,并以污染负荷指数(PLI)和地累积指数(Igeo)作为评价标准,找出对湖泊表层沉积物造成污染的重金属,并评估湖泊的污染程度;最后,将湖泊表层沉积物与沙漠风积砂和大气降尘、水体以及临近沙漠区域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对比,并结合相关性分析和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分别来揭示湖泊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与总有机碳(TOC)和粒度等指标的关系,我们初步厘清了巴丹吉林沙漠湖泊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现状以及来源。结果发现:(1)巴丹吉林沙漠风积砂中Cr、Cd、Ni、Cu、Zn、Pb重金属含量的背景值分别是42.74 ppm、0.21 ppm、28.62 ppm、21.78 ppm、45.29 ppm、17.54 ppm。巴丹吉林沙漠地区重金属Cd元素背景值高于蒙新高原湖区Cd元素背景值。(2)巴丹吉林沙漠湖泊表层沉积物中Cr、Cd元素浓度高于相应的背景值,Ni、Cu、Zn、Pb元素含量低于该地区重金属本底值。沙漠湖水中重金属元素含量高于地下水中相应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3)Igeo指数表明Cr的污染程度主要为未受污染-中度污染,Cd元素为中度污染,而Ni、Cu、Zn和Pb未受污染。位于此沙漠腹地东南部的宝日陶勒盖湖泊和苏木巴润吉林湖泊PLI指数分别为1.30、1.23;位于沙漠腹地的准散根吉林湖泊、音德尔图湖泊和陶森吉林湖泊的重金属PLI指数分别为1.22、1.05、0.97。(4)重金属Cr和Cd的元素含量在湖泊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以下特征:在同一个湖泊中,Cr和Cd的元素含量特征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此外粒度组分在250-125μm的组分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和Cr、Cd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也具有一致性。在不同的湖泊中,其重金属含量以及不同的粒度组分含量分布规律特征各不相同。Cr、Cd元素在该沙漠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以下特征:沙漠的西南部的Cr元素含量明显高于沙漠腹地区域的元素浓度,而且沙漠的西南部地区邻近河西走廊地区。此外,小于125μm的粒度组分含量的空间分布与Cr含量特征在空间分布较有一致性;Cd的元素含量在沙漠中分布较为一致,未出现明显的高值区,但是Cd含量在沙漠湖泊群约3-8km范围内相对较低。并得出以下结论:(1)巴丹吉林沙漠地区重金属Cd、Cr元素背景值较高,其中Cd元素背景值接近于世界平均元素浓度。(2)巴丹吉林沙漠湖泊表层沉积物主要受到Cr和Cd重金属元素的污染,Cr元素的污染程度主要为未受污染-中度污染,Cd的污染程度为中度污染;其中Ni、Zn、Cu、Pb元素暂未对该地区湖泊造成污染。(3)湖泊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来源相对单一,主要是沙漠周围风积砂由风力携带入湖。巴丹吉林沙漠风积砂中Cr元素主要受周边人类活动以及远源污染的共同影响,而Cd元素主要是通过大气环流输送至巴丹吉林沙漠并沉积在沙漠风积砂中。(4)沙漠中的细粒物质可被风力所携带并搬运,巴丹吉林沙漠作为沙尘源区,吸附在风积砂细颗粒中重金属亦可通过大气环流方式被输送到其他地区,并可能加剧了当地的重金属污染。
其他文献
大气等离子体加工是一种高效、低成本的确定性加工方法,能以较高的精度实现精密光学元件的无损加工。然而,目前其去除稳定性严重制约了该技术加工精度的进一步提高。针对该问
超临界CO2技术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加工技术,近年来已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本课题针对羊毛和牦牛绒纤维超临界CO2染色工艺及其染色后纤维性能变化展开探索,为突破超临界CO2染色
三峡大坝建成后,形成了面积达350 km2、垂直落差达30 m的库区消落带。由于库区实行“冬蓄夏排”的水位调度方式,消落带原有的植被群落因不能适应这种高强度、长时间和反季节
本文探讨募捐信息的统计数据呈现方式是否会对捐赠意愿有所影响,即究竟是短时间框架(每天)与低数值结合,还是长时间框架(每年)与高数值结合的表述更能激发个体捐赠意愿。解释
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我国对锰资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大,在锰矿开采和电解制备过程中,受到现有工艺的制约常常会产生大量高浓度含锰废液。目前我国大多数电解锰企业对电解废液中
作为一种确定性非接触式的新型加工方式,大气等离子体加工技术因其较高的加工效率、较宽的加工分辨率、不引入表面及亚表面损伤等优势,对以硅基材料为主的地面、空间望远镜以
煤、石油等传统不可再生能源不仅储量少、难以循环利用,而且会严重污染环境,不符合当今绿色发展的时代主题,所以,光能、风能等储量充沛、不污染环境的可再生新能源被广泛运用
随着核能的发展,对铀资源的需要也越来越大,陆地中铀资源的储量有限且开采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从海水中提取铀就显得尤为重要。偕胺肟聚合物吸附材料是目前研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多目标追踪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多目标追踪中,运算数据量大、算法处理速度要求高,从而使得追踪速度和准确性无法较好权衡,为此提出将单目标追踪时具有快速优势的核相关滤波应用于多目标追踪。以期在考虑追踪速度的同时,能够保证较高的追踪准确性。本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目标检测。由于2D MOT 2015、MOT16数据集目标存在误检和漏检的情况,为此提出使用更快的区域卷积神经目标检测
传统通信系统架构一般采用基带处理模块(BBU)、远端射频模块(RRU)等信号处理模块与天线模块分离的方案。信号处理模块与天线模块之间利用射频电缆连接,会造成信号额外的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