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及邻区地壳各向异性特征

来源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ezhu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度-欧亚板块的陆-陆碰撞造山运动造就了当今地球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这种持续至今的造山运动使青藏高原成为地震活动最剧烈、构造变形最强烈的地区之一。探索青藏高原的构造演化过程和地球动力学机制对解决岩石圈变形、板块碰撞、高原隆升、孕震机制等地球物理问题有重要价值,一直备受地学科学家关注。位于碰撞前沿的喜马拉雅造山带,是全球现今规模最大的活动造山带,其东西两端分别形成了东、西构造结。喜马拉雅东构造结位于板块碰撞核心,区域内地质地貌和构造格架有近垂直的转折,是喜马拉雅造山带岩石圈变形最剧烈的地区之一。东构造结地形变化剧烈,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频繁,是研究陆-陆碰撞过程中岩石圈变形模式和构造演化规律的天然实验场,研究其地球内部特征和壳幔岩石圈变形对探索青藏高原陆-陆碰撞造山带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高原的横波分裂各向异性研究已开展近三十年,获取了大量壳幔各向异性研究成果,为认识青藏高原的壳幔岩石圈变形特征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总结近三十年来青藏高原上地壳、整个地壳和上地幔横波分裂测量研究,并对青藏高原的横波分裂测量结果和壳幔岩石圈变形机制进行系统分析得出,XKS波分裂测量最为稳定,近震直达S波分裂测量次之,而Pms波分裂研究得出的横波分裂参数相对离散,在相同研究区域内不同研究得出的结果之间差异较大,主要原因可能是相比XKS波和近震直达S波,Pms波的信噪比较低,次要原因可能是各研究在方法和处理分析等方面的差异。利用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及邻区48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地震波形数据,通过Pms波分裂测量得到了295对横波分裂参数,获得了研究区的地壳各向异性图像。东构造结Pms波分裂的快波偏振方向主要为NE-SW方向,周边地区的快波偏振方向绕东构造结顺时针旋转。Pms波分裂的慢波延迟时间范围为0.11-0.30 s,平均值为0.24 s。对比分析研究区内Pms波分裂、近震直达S波分裂和远震SKS波分裂的结果发现,上地壳各向异性对Pms波分裂影响有限,地壳各向异性大多分布于中下地壳;SKS波分裂受地壳各向异性影响较小,主要反映了上地幔的各向异性特征;Pms波分裂的快波偏振方向与近震直达S波分裂和远震SKS波分裂的快波偏振方向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并且与地表构造和变形特征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反映了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及邻区的岩石圈变形可能为垂直连贯变形模式。
其他文献
地壳厚度和波速比参数是描述地壳结构与物质组成的重要参数,此外,可靠的地壳厚度不仅可用于地壳演化与地球动力学分析、重力补偿与模拟,也可为地震波成像研究中的地壳校正提供重要的基础约束。论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接收函数、面波频散和重力数据联合约束地壳厚度、Vp/Vs和平均P波速度的改进方法。首先,基于两种地壳模型对改进后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地壳厚度和波速比的估计精度,还能对地壳
重力测量对研究地球动力学、地球内部精细结构、资源探测等领域有重要意义。目前观测结果表明,重力观测数据的环境扰动影响分析在研究重力测量数据中必不可少。本文基于i Grav-012超导重力仪2016、2018、2019和2020年每年6月-10月数据,针对地震、台风、次重力波三类大尺度扰动源,提取超导重力观测数据中对应的扰动信号并开展时频特征分析,为重力测量数据的处理提供技术支撑。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六面体网格适用于谱元法,且在计算精度及存储空间等方面相对于其他体网格具有显著优势,利用规则六面体单元对起伏界面地形进行网格剖分时,在界面起伏较大处因单元无法贴合界面而常常选择用阶梯状网格近似描绘起伏界面,而这种阶梯状网格在数值模拟时通常会产生散射。为消除阶梯状网格对起伏界面地震动模拟计算的影响,本文旨在寻找一种适合谱元法的六面体单元网格剖分方式,使得:网格尽可能保持均匀且剖分尽可能贴合起伏界面。本
在我国由于农村住房抗震性能不足,中小地震导致农村住房倒塌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减少地震造成的此类损失,2004年,我国开始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主要通过提供政策补贴激励以及工程措施(提供抗震图纸、修建圈梁构造柱、农村工匠培训),促进农村居民修建自建房屋时采取抗震施工。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涉及农村住房抗震的工程问题研究,也涉及抗震技术宣传、政策效应和农村居民的备灾
利用背景噪声互相关可以提取两个台站间传播的地震波信号用于后续的成像和监测等研究。理论上,从噪声互相关函数中可以获取体波和面波信号。但地球上的背景噪声主要由面波类型组成,因此噪声互相关函数中的面波较易提取,也是多数研究所利用的信号。噪声互相关函数中体波信号受体波信号的稳相区域、体波类型噪声源分布和反射衰减等影响,其信号较弱。利用密集的台阵,通过空间叠加的方式来增强噪声互相关函数中体波信号的强度,是提
层析成像方法是研究地球内部速度结构一种有效的手段。近些年来体波层析成像和面波层析成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地震面波沿着地球表面传播,可以从地震面波提取到中长周期的频散曲线,而通过互相关技术可以从噪声数据资料提取中短周期的频散曲线,以此来研究地壳尺度的S波速度结构。体波数据对于射线路径覆盖较好的区域可以获得较好的结果。因此,利用体波和面波数据联合反演可以得到更高精度的P波和S波速度结构模型。银川盆地位于
本文主要研究了双向水平地震动作用及地震动入射角对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高架桥易损性的影响。以双向水平地震动作为输入对桥梁开展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建立了基于双向地震动强度参数的桥梁结构易损性曲面,比较了单向及双向输入下桥梁结构易损性的差异,分析了双向输入下横桥向地震动强度对桥梁整体易损性的影响规律。以不同的入射角开展双向地震动作用下的结构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建立了基于地震动强度参数和地震动入射角的桥梁墩
现阶段,地震的准确预测尤其是短临预测,作为公认的世界性科学难题还很难实现。而地震突发性强,而且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都会带来很大的人员伤亡和损失,所以为了预防地震造成较大的危害,有效的抗震分析、抗震设计以及一定的地震预警紧急措施就尤为重要。深度学习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且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特别是地震学领域,例如地震岩性预测、地震事件检测与定位、地震相位检测与拾取、相位关联等。深度学习因其具
地震动场地效应是工程结构抗震设防需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强震动作用下土体非线性动力学性能及其对地震动场地效应非线性的影响是其中的一个难点。近年来,随着竖向钻井台阵观测记录的积累,虽然井下台与地表基岩台的加速度记录存在一定差异,但使用井下台作为参考台站的地表/井下谱比法仍被广泛应用于场地地震动非线性效应研究。日本KiK-net强震动观测台网自1995年阪神地震后设立以来,目前已积累了海量的强震动观测数
地震波的衰减可以用品质因子Q表示。本文使用高频区域波Lg波来获得川滇地区及其邻近地区的Q层析成像。Lg波的振幅衰减对地壳的温度、部分熔融和孔隙流体等物理属性非常敏感,因此借助Lg波Q值可以为地壳的横向差异的构造解释提供新的约束。中国川滇地区及其邻近地区主要由松潘-甘孜褶皱带、四川盆地、滇中地块、印支地块和扬子克拉通组成,其中青藏高原物质东向逃逸的模式一直处在争论之中。通过研究Lg波振幅衰减可以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