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采用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Quality Intima-Media Thickness,QIMT)技术精确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2.调查分析广东省中老年居民的饮食习惯和膳食摄入情况。分析食物摄入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为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提供膳食参考。3.探讨食物摄入与10年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为预防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提供膳食建议。研究方法1.2018年2月~12月在医院体检中心和社区招募40岁以上广东省常驻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测量研究对象身高、体重、血压,并计算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BMI=体重(kg)/身高2(m2)。取空腹静脉血进行生化检测,检测指标包括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及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2.利用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血脂异常史等)和体力活动情况。利用半定量食物频数表收集膳食摄入情况。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日均摄入量分为摄入正常者,摄入偏低者和偏高者。3.采用QIMT技术测量研究对象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IMT≥ 900μm和(或)硬化斑块形成诊断为颈动脉硬化。评估双侧颈动脉斑块数量、大小、回声特质,有狭窄者记录狭窄率。4.根据汇总队列公式计算研究对象未来10年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评分,并分为低风险(<7.5%)和高风险(≥7.5%)。5.整理和录入调查获得的数据,通过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当假设检验P小于检验水准α(即P<0.05)时,差异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共纳入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354例(硬化组)和健康者512例(对照组)。硬化组平均Q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829 μm vs.591μm,P<0.001)。硬化组人群年龄偏大,BMI较高,吸烟者比例高,高血压及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均P<0.05)。2.硬化组血生化指标TG、TC、LDL-C和FB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3.硬化组粮谷类、禽畜类日均摄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蔬菜类、水果类、奶类及奶制品摄入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间水产类摄入量无显著差异(P=0.954)。4.校正年龄和性别后,蔬菜类(adjusted r=-0.139,P=0.003)、水果类(adjusted r=-0.254,P<0.001)、奶类及奶制品(adjusted r=-0.368,P<0.001)摄入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负相关。禽畜类摄入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adjusted r=0.278,P<0.00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蔬菜、水果类摄入量不足及禽畜类摄入过多将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风险(OR=1.93、2.03、3.72,均P<0.05)。蔬菜、水果、奶类及奶制品摄入不足及禽畜肉类摄入过多者硬化斑块患病率升高,(均P<0.05)。6.粮谷类、禽畜类摄入过多以及奶类和奶制品摄入不足时10年ASCVD风险增高(均P<0.05)。结论应用QIMT技术可以精确评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有利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诊断。蔬菜、水果类摄入不足以及禽畜类摄入过多会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风险。粮谷类、禽畜类摄入过多及奶类和奶制品摄入不足增加10年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