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壳结构ZnO/C量子点用作有机太阳能电池电子传输层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inyu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太阳能电池凭借其质轻、可卷对卷柔性印刷以及广阔的外太空应用前景吸引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光电转化率较低和稳定性差是限制其商业化的瓶颈因素。有机太阳能电池作为多层结构器件,其界面工程在提升器件光电转化效率和稳定性方面至关重要。纳米氧化锌(ZnO)具有电导率高、制备简单且功函匹配等优点,是当前有机太阳能电池中最常见的电子传输层材料,但由于其表面缺陷密度高、易吸附氧、易团聚及光催化特性等缺点,严重影响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和稳定性。近年来,各种纳米碳材料如石墨烯、碳点(Carbon dots,CDs)等,由于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能级可调和可溶液加工等优点,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作为界面修饰层展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鉴于此,本论文创造性地将ZnO和纳米碳材料原位复合生成两类核壳量子点材料:ZnO包覆CDs的核壳结构量子点(CD@ZnO)和碳包ZnO核壳结构的量子点(ZnO@C),有效钝化了ZnO表面缺陷、改善其分散性并抑制其光催化能力,最终有效提升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稳定性,为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提升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包括以下两方面:(1)CD@ZnO核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电子传输层。首先,以柠檬酸和乙二胺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CDs,进而将其作为成核剂加入到ZnO的生成反应中,通过颗粒沉淀法原位合成CD@ZnO。相较于ZnO(粒径3-5 nm),CD@ZnO粒径增大(5-8 nm)、单分散性改善、带隙增大,缺陷得到抑制。得益于CD@ZnO基电子传输层具有更强的电荷分离和提取能力以及和活性层界面处更低的电荷复合率,以PM6:IT-4F为活性层组建非富勒烯基有机太阳能电池时,相较ZnO基器件,CD@ZnO基器件开路电压(Open Circuit Voltage,VOC)从0.80 V提升到0.83 V,填充因子(Fill Factor,FF)0.68提升到0.71,效率从11.26%提升到12.23%;以P3HT:bis-PCBM为活性层组建富勒烯基器件时,CD@ZnO基器件较ZnO基器件VOC从0.70 V提升到0.73 V,FF从0.62提升到0.66,效率由4.13%提升到4.64%。(2)ZnO@C核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电子传输层。首先,以氢氧化钾和醋酸锌为原料,通过颗粒沉淀法合成ZnO;进而将ZnO作为成核剂,邻苯二胺作为小分子碳源,通过溶剂热法合成ZnO@C。ZnO@C(5-8 nm)粒径较ZnO(3-5 nm)增大,带隙减小、疏水性增强、表面缺陷被有效钝化。最终,以ZnO@C为电子传输层、PM6:Y6为活性层制作有机太阳能电池,其光电转化效率和稳定性都明显提升。效率方面,ZnO@C基器件(15.48%)高于ZnO基器件(15.04%),这得益于ZnO@C更为匹配的功函数及与活性层更良好的接触,使得器件具有更高的VOC(0.84 V)和FF(0.74)。稳定性方面,ZnO@C器件表现出更高的空气稳定性,在60%湿度的空气中老化100 h后,ZnO@C器件性能衰减36%,而ZnO基器件衰减64%;ZnO@C器件也表现出更高的抗紫外辐照能力,在强紫外光辐照3 h后,ZnO@C基器件衰减25%,而ZnO基器件衰减70%。这得益于:一方面ZnO@C表面的碳壳不仅疏水且有效钝化ZnO表面缺陷;另一方面,碳壳层吸收了大部分紫外光且有效阻隔ZnO与活性层接触,最终既抑制了ZnO表面氧吸附,又抑制与受体材料光催化反应,最终提高器件稳定性。综上,本论文合成两种核壳结构量子点(CD@ZnO和ZnO@C),二者都可以钝化ZnO缺陷,ZnO@C的缺陷钝化效果更优;将二者用作有机太阳能电池电子传输层,均可以有效提升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而且,ZnO@C对电池的空气和紫外稳定性也可起到明显的提升作用。本论文为钝化金属氧化物缺陷并提升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和稳定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在室内复杂环境下,基于WiFi的人体轨迹追踪可以实现用户在不接触任何硬件设备的情况下,通过简单的手势来控制智能设备。并且可以通过对人体部位识别和移动轨迹的捕捉,来完成根据人的行为制定对智能设备的控制。人体轨迹追踪的研究促进了用户监视和人机交互的发展。人体轨迹追踪在智慧家居、老年人健康检测和入侵者检测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为了实现在复杂的室内环境下完成人体轨迹追踪,设计了联合动态参数估计(Joint
学位
命名实体识别是自然语言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可以有效识别信息中各种类型的实体,同时也为其他下游任务提取主要信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传统的命名实体识别方法主要包括基于人工设定规则的方法、以聚类为主的无监督学习方法和基于特征工程的有监督学习方法。这些方法对人工设计规则或特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面对新的数据集或领域,原来的模型往往无法直接迁移。基于深度学习的命名实体识别模型可以自主发现任务所需特征,而且相
学位
在变电站等复杂电力场景中,巡检人员与危险设备的空间距离感知是人员安全管控任务的基本问题,对人和设备进行精确定位与识别是提高人员安全管控水平的前提。随着激光雷达和3D视觉理论的发展,3D点云目标检测可为下游空间距离度量任务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因此,论文开展基于3D视觉的电力环境异常检测与空间距离感知研究的课题,针对电力巡检环境提出实时与非实时的变电站场景巡检人员与带电设备的高精度检测方法,并提出本文
学位
为研究2022冬奥会期间减排措施对北京大气颗粒物粒径谱分布特征的影响,于2021年12月1日~2022年3月28日使用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SMPS)对粒径为3~660nm的大气颗粒物的数浓度谱分布进行了实时监测,结合气态污染物和气象参数,对比分析冬奥会前后新粒子生成(NPF)日和非新粒子生成日的颗粒物数浓度及粒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大气颗粒物数浓度随减排措施的加强而降低,冬奥会期间(2022年2
期刊
可持续能源转换和存储技术已被公认为传统化石燃料能源的替代品,可适应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挑战。这些可持续能源装置的电极反应动力学缓慢,特别是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阴极中发生的氧还原反应(ORR)已成为严重限制其实际应用的整体效率的瓶颈。因此,必须使用高效的催化剂来实现此类装置的低能量屏障运行。铂族金属(PGM)被认为是ORR活性最高的催化剂,但如何设计高活性、低铂(Pt)用量的PGM催化剂仍是当前的研
学位
路面损坏的智能检测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路面巡检质量和效率,对保障公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常见路面损坏主要集中在各种类型的路面裂缝及坑槽等。而且,不同类型的路面裂缝在识别时具有一定的困难,主要由于裂缝类型多样、裂缝形状不固定以及路面裂缝背景复杂等因素。在此背景下,围绕公路路面损坏自动化检测技术展开研究工作能够更好地保障交通安全和稳定,助力我国公路系统的日常巡检工作。本文中,从车载相机拍摄的路面巡检图
学位
红绿彩瓷作为陶瓷产品的一种,经历了快速的艺术发展,其色泽靓丽而又质朴无华。不仅与同一时期的其他陶瓷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还在构图和装饰方面有着互相借鉴及影响。本文以收集到的红绿彩陶瓷图像资料为研究基础,通过发掘出土和存世的红绿彩陶瓷实物以及相关的历史文献,对所搜集到的图像资料进行详细分类,并添加于附录。通过考古类型学、设计艺术学、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首先按照其工艺特征、艺术特征和流变、以及与其
学位
毛坪铅锌矿(化)带主矿区浅部资源已基本查明,深部及外围矿产勘查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文在收集矿化(带)前期研究成果及矿山近年勘查资料基础上,综合研究分析已查明矿(化)体特征、构造,矿(化)带所处花苗寨背斜被洛泽河断裂分为河东、河西矿段,其中河东在构造叠加作用下,西翼地层倒转陡倾形成走向、倾向均较大的斜列对称有利赋矿空间,推测已查明矿体深部斜对称部位及毛坪断裂切穿褶皱部位具有较好找矿潜力;河西背斜由北东
期刊
糖尿病性视网膜(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一种由于糖尿病而引起的眼部疾病,是糖尿病并发症中易发病变类型之一。如果患者不能及时接受治疗,那么视网膜将受到不可逆转的伤害。但目前我国眼部检查设备以及专业医生都相对紧缺,为了缓解医生接诊压力,设计DR准确分类模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近年来利用深度学习进行DR病变筛查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然而由于数据集质量参差不齐以及深度学习缺乏直观解释的
学位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期。尽管近年来深度学习方法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关注,但想大规模地分析电子健康记录(EHR)数据,仍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在大量医学文本中,及时识别心力衰竭患者并建立再入院预测模型,可以使临床医生采取正确的治疗从而防止患者病情恶化、减轻患者费用负担。本文利用MIMIC-Ⅲ公开数据库的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心衰疾病诊断和再入院预测的研究。相比于结构化数据,会包含历史疾病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