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览中外美术史上的绘画作品,人物形象的面部塑造是艺术家们极为关注的方面。然而,在如此众多形象的面部塑造中,“笑”的表情并不多见。出现在特殊的历史节点,“笑”的表情的作品引人注目。本文拟在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对中外绘画作品中的笑的形象做一个简要的分析,主要列举西方两个典型(达·芬奇和哈尔斯)的笑的作品和1949年以后“新中国”时代的笑的作品,以及“八五新潮”后依然风头正盛的笑的作品。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通过介绍画家达·芬奇和哈尔斯的代表性作品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推断出这两个画家“笑”图像的意义在于:对人的尊重。两位画家的笑的作品是那两个时代的人文精神的体现。第二章和第三章把目光投向中国,结合绘画图像(主要是年画作品)和具体的历史背景把“毛泽东时代”不同的笑进行分类,有伟人的笑,普通老百姓的笑,有战士的笑。在这些“笑”中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同一身份不同时期的笑又是不同的。在特殊历史时期的政治标准束缚下,一个个极端压抑的内心却都被赋予欢欣鼓舞的笑容。时过境迁,人们很难相信那些全民皆笑的真实性。笑在中国的绘画表情库中的鲜明体现主要在毛泽东时代和“八五新潮”后。“八五新潮”后,新的笑的图像的产生,是塑造新偶像的时代,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毛泽东时代的笑的一种延续和反思,风气未衰。本文结合法国著名哲学家柏格森“笑”的理论对“八五新潮”后的画家如何创作“笑”的绘画图像进行具体的分析,这也是本文关注的主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