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为线路上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随着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如火如荼地进行,遗产保护的范围从遗产本体逐步扩大到影响其生成和演变的人文层面,遗产保护的体系也进一步完善;城市建设的活动破坏了遗产和其生存的环境,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愈发激烈,在此社会背景下,寻求城市发展与遗产保护之间的平衡点,是规划建筑学科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选择嘉峪关为案例,以丝路文化的视野展开城市历史环境保护方法探讨。首先,对嘉峪关调研资料进行整理,梳理出嘉峪关城市文化的发展脉络,定性分析了丝路文化影响下嘉峪关与其生存环境和生活在本地的人类在时间、空间层面上所沉淀的特色文化,以及丝路文化影响下的嘉峪关物质遗存,这种文化影响与物质遗存在某种时空下是一一对应的,为后期嘉峪关城市历史环境指标体系构建做铺垫。其次,基于以上的现状分析,从物质文化遗产、区域环境、区域文化和民俗工艺四个层面构建出嘉峪关城市历史环境指标体系,综合运用问卷调研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历史环境指标进行评价;通过指标的两两比较、权重计算和归一化处理得到嘉峪关城市历史环境评价模型。根据所得的权重排序,可以为嘉峪关城市历史环境的保护策略提供方法。最后,根据建立的评价模型和对嘉峪关当下面临问题的分析,依托丝路文化线路构建整体性保护体系,得出如下结论:(1)宏观层面以城市周边地区为主,保护区域文化和区域环境对应的山水空间、农业生产空间和地方历史空间,保护山水格局,控制村镇空间蔓延,形成文化多样性;(2)中观层面以城市系统为主,保护城市历史街区和传统风貌建筑,促进城市文化的发展;(3)微观层面以城市为主,按照“发展”和“管控”的要求对市域空间进行优化,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为非遗提供活动、生长的空间和场所。文章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从丝路视野的角度对嘉峪关历史环境进行整体性保护的方法,以历史环境理论为基础,以嘉峪关现存待开发的文化遗产为现实条件,运用AHP综合评价法对嘉峪关城市历史环境指标进行定量评价,为科学合理的保护城市历史环境提供可靠依据,具有学术意义和价值。同时,也可以为其他相似城市历史环境的保护提供一种方法,促进文化脉络的传承和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