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As极化电子源及电子束极化度测量仪实验装置的研制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mtc52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原子分子物理、生命科学、固体物理、材料科学、高能物理与核物理等领域,自旋相关效应的实验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这些研究中,性能良好的极化电子束探针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七十年代末开始发展的GaAs极化电子源,产生的极化电子束具有极化度高、能散度低、流强大、稳定性高、寿命长、结构紧凑以及可迅速改变极化方向等优良性能,是其它类型的极化电子源远不能及的。它提供的极化电子束探针是研究自旋相关效应的最好工具。 发展GaAs极化电子源实验要求高,技术难度大,目前国际上仅有少数几个实验组致力于此研究,而国内在该领域尚属空白。为此,实验组投入相当大的精力,经过几年极为艰苦的实验探索和努力,本论文终于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GaAs极化电子源。它所提供的极化束流非常稳定,能长期工作在9.2~9.8μA之间,束流寿命长达1500小时以上,远好于国际上500-600小时的最好实验结果。 在GaAs极化电子源的研制中,克服了一系列的技术难点,包括长期稳定的超高真空(10-8~10-9pa)环境的实现,超洁净GaAs晶体表面的获得,纯度为99.99%以上且微量的Cs和O2的供给,产生极化束流所必需的负电子亲和势的形成,传输低能极化束流的电子光学系统以及多种磁场的复杂磁屏蔽系统(<10mG)实现等,其中很多技术在国内尚无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在实验中,不仅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了GaAs极化电子源不同激活过程的详细实验比较数据,而且发现,除了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以获得关键的参数以及严格的控制程序外,还必须经过多次的激活过程才能获得稳定且长寿命的极化电子束。这些实验探索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本论文还研制出基于光学Stokes参数的电子束极化度测量仪,以配合GaAs极化电子源及自旋相关效应的实验研究。所完成的工作包括真空机械系统、辐射荧光Stokes参数分析系统、光探测系统、数据获取电子学系统等。同时通过实验控制系统和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系统的实现,完成了该仪器实验过程以及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全自动化计算机管理。在研制中,创新性地提出了多元线性拟合方法采集与处理数据,使只用廉价的国产相位延迟片即可代替价格昂贵的进口液晶相位延迟器。最后,完成了线偏振弱光模拟电子束激发靶原子过程的Stokes参数测量实验,所得结果(P1=0.920,P2=-0.020,P3=-0.012)和理论预期值符合很好,证明研制出的电子束极化度测量仪及发展的多元线性拟合方法是成功的。
其他文献
该论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首先被认为在金属电极下无疲劳的Bi系层状钙矿铁电体SrBiTaO(SBT)中的畴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首次观察到除了在疲劳材料如Pb(ZrTi)O(PZT)中存
众所周知精确确定微观粒子的位置是基础而又重要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量子光学对原子进行局域化,选用光学方法使得原子的位置更容易被分辨,使我们在光学方面对原子自由度有了很高
左手材料是一种新型人工复合材料,其独特的电磁性质和潜在的应用价值引起了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广泛的关注。近年来人们对左手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线性左手材料,即不考虑电场和磁场强度对材料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影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Zharov等人首次分析了一种非线性左手材料的特性。他指出,当入射电磁场的强度比较大时,我们就必须考虑左手材料的非线性效应,该研究成果激发了人们对非线性左手材料的研究热
该文使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中的CIS(Configuration Interaction with Single substitute)方法和6-31+G(3d)基组对环氧丙烷分子T、S、S、S、S、S激发态的垂直激发能、稳定几
一、重温经典,探寻技巧rn师:同学们,中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那看似简单的方块字,经过不同的排列组合,能让我们感受到不同的人物形象.如何使图片中的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呢?让我们
期刊
在该论文中,我们主要讨论并分析真空感应相干和微波感应相干对各种三、四能源原子系统中的探测场增益的影响,以及一个三能级∧模型原子系统中的强相干场控制下的光学烧孔现象
该文利用电磁感生透明(EIT)的机制,研究了光脉冲在冷原子介质中的存储问题.通过对EIT模型的数值模拟,在已有共振结果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光场和原子能级间有失谐的光信息存储
在该论文中,我们研究了量子纠缠态和半导体低维结构的光学性质.主要着重于脉冲激光泵浦的自发参量下转换产生的纠缠双光子的时空关联特性和球形微腔中的量子点的受激辐射行为
论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对超快光谱技术的介绍.主要介绍了超快光谱学的发展历程,现有各种技术手段及其工作原理,应用的领域及已有的成果.最后详细介绍了该实验室所建立的
信息系统中的每个属性代表对论域中对象的区分或分类的能力,在属性集中往往存在冗余的信息,如何找到一个不冗余且保留原属性集的全部区分信息的极小或最小属性集是信息处理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