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沸石去除再生水中氨氮的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l4178017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农业的发展使得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用化肥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使得这些水域氮磷化合物含量偏高而富营养化.天津为资源性缺水城市,由于未来时期内人口的快速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天津市的缺水形势将更加严峻,积极开展再生水回用工程成为解决天津市缺水问题的最佳途径.但是,再生水中氨氮指标受到二级出水水质的影响一直是限制其适用范围适用对象的瓶颈.长期以来,城市污水二级处理法主要以去除COD和SS为目标,传统的活性污泥法能将有机氮化物转化为氨氮,却不能有效去除之,对氨氮等无机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不佳.因此,有效控制和降低污水中氨氮的含量,采用价廉、实用的氨氮去除技术成为当前的研究重点.常用的氨氮去除方法主要有折点加氯法、空气吹脱法、生物法脱氨、离子交换法,前三者由于受到成本、冬季低温、占地空间等因素的影响不利于在北方城市推广.而离子交换法,具有温度影响不大、运行成本低、占地空间相对较小、操作容易、可再生利用等特点,适合北方城市应用.该文对中国浙江缙云的天然斜发沸石和丝光沸石的除氨能力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天然沸石去除氨氮的最佳条件.实验包括静态实验和动态实验,静态实验对影响天然沸石氨氮去除能力的各种因素如:接触时间(水力保留时间)、pH值、氨氮初始浓度等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优的氨氮去除条件.结果表明:虽然接触时间至少需要4小时天然沸石才可以达到吸附交换平衡,但是天然沸石对水中氨氮的去除非常快,大部分通常在15~30分钟内可以完成:pH值对天然沸石的除氨能力主要是通过影响水中NH4<+>的水解平衡反应和天然沸石自身特点来影响;天然沸石的氨氮去除容量受氨氮初始溶液浓度的影响,随着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动态实验对不同流速下的氨氮去除效果进行了研究,绘制了不同流速下的穿透曲线并计算了相应的穿透容量,并且对天然沸石的再生利用进行了相关研究,确定了天然沸石的最佳再生条件;此外,对二级出水水样进行了处理实验,其结果表明:虽然天然沸石对二级出水中氨氮的去除,受到了水质组分复杂多样的影响,但是仍然表现出了良好的处理能力,适于实际应用和推广.
其他文献
针对生物洗涤装置净化油烟污染物存在效率不高、生化降解量偏低的问题,本论文采用生物洗涤-吸附组合方法强化餐饮油烟处理进行实验研究,探讨不同的气-液接触方式(气流速率、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及采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50例NHL患者,比较化疗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和大剂量依托泊苷、G-CSF联合rhTPO组的疗效。结果50例患者动员、采集、造血重建均顺利完成,无一例移植相关死亡。全部患者共行119
本文针对我国部分地区水体硒超标现象严重,和对水资源缺乏地区开发利用含硒量高的水资源,采用离子交换法进行处理,以达到国家规定的饮用水质标准,为解决原水中硒超标的问题找到一
结合神经网络、并行遗传算法及模糊推理系统模拟预测了毒物负荷冲击下厌氧反应器性能参数的动态变化,并借助模糊集理论对毒物负荷冲击下厌氧反应器的运行状态进行了估计,取得以下研究结果。 1.研究了毒物负荷冲击下厌氧反应器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 (1)未经毒物驯化的UASB反应器(UASB-RⅠ)、毒物驯化的UASB反应器(UASB-RⅡ)和厌氧滤器AF受到有机负荷和有毒负荷联合冲击时,出水COD
高频电子器件的微型化和集成化是通信设备发展的必然趋势。电感作为变压器、放大器等射频器件的基本组成单元,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子线路中,其高频化、小型化是电子设备实现高性
混凝土的收缩徐变是一个古老而棘手的问题,一方面收缩徐变不可避免,另一方面迄今为止关于收缩徐变的机理研究远未详尽,新型外加剂和矿物外掺料等新材料应用还导致混凝土收缩徐变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与环境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加,人类对土地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加大.如何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承受越来越大的压
该课题以海泡石为原料,经酸改性和离子交换改性后作为载体;采用真空浸渍法制备Cu基海泡石催化剂(记为Cu/Sep),用于在稀薄燃烧条件下催化CO还原NO的反应.Cu/Sep催化剂对CO还原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工程项目中要重视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在工程建设中,遵守施工的规范性要求,建立完善的工程管理与质量控制、监督制度,实现施工的科学管
自旋电子学研究如何利用半导体中的电子的自旋来存储和传递信息,并结合半导体微电子工艺开发新一代自旋电子器件。由于基于电荷的传统电子学达到了物理极限,自旋电子器件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