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én)逐渐成为影响我国水稻、玉米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为了解泰安地区灰飞虱种群对常用药剂的抗药性现状以及对噻嗪酮的抗性风险和作用机理。本文测定了灰飞虱对常用主要杀虫剂的敏感性,室内连续筛选了灰飞虱对噻嗪酮的抗性种群,并分析了其抗性风险。同时,研究了噻嗪酮对灰飞虱海藻糖酶和酚氧化酶活力的影响,探讨了噻嗪酮的作用机理。(1)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5种杀虫剂对泰安地区灰飞虱种群的敏感性,其毒力大小次序为:噻虫嗪>毒死蜱>啶虫脒>吡虫啉>噻嗪酮。与敏感种群相比泰安地区灰飞虱对噻虫嗪和毒死蜱的敏感性最高,对吡虫啉已经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对噻嗪酮产生了高水平抗性。(2)用噻嗪酮群体喷雾筛选法对泰安地区灰飞虱种群进行抗性选育。在40%~70%死亡率选择压力下,经过12代的筛选,灰飞虱对噻嗪酮的LC50从52.853mg·L-1上升到2957.316mg·L-1,抗性上升55.95倍。计算现实遗传力(h2)为0.225。在抗性发展过程中,筛选的前几代,抗性发展缓慢,筛选到第8代以后,抗性上升迅速。当h2为0.225、杀死率为80%~90%时,预计灰飞虱对噻嗪酮的抗性增长l0倍,仅需要4~5代。灰飞虱对噻嗪酮的抗性发展较快,容易产生高水平的抗性风险。(3)采用蒽酮法和酶动力学法,分别测定了噻嗪酮对酚氧化酶和海藻糖酶的直接作用,及用噻嗪酮处理灰飞虱3龄若虫不同时间后这两种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灰飞虱海藻糖酶的最适pH6.0,最适温度为40℃,噻嗪酮浓度低于0.1mmol·L-1时对离体海藻糖酶活力具有提高作用,0.05mmol·L-1时酶活力达到最大,高于对照48%。分别用1.5mg·L-1、5mg·L-1和12mg·L-13个亚致死剂量噻嗪酮连续处理灰飞虱3龄若虫不同时间后测得噻嗪酮低浓度时海藻糖酶活力高于对照,随着噻嗪酮浓度的增大,海藻糖酶的活力逐渐降低,海藻糖含量则正好相反。灰飞虱抗噻嗪酮种群3龄若虫、5龄若虫、成虫海藻糖酶活力及海藻糖含量均高于对照,差异显著(P<0.05)。结果显示:噻嗪酮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引起灰飞虱海藻糖酶活力升高,灰飞虱对噻嗪酮产生抗性可能与增强海藻糖酶活力有一定关系。以邻苯二酚为底物,灰飞虱酚氧化酶的最适pH7.0,最适温度为40℃。噻嗪酮浓度低于0.4mmol·L-1时对离体酚氧化酶有激活作用,在0.05mmol·L-1时激活作用最大,浓度高于0.4mmol·L-1时则产生抑制作用。用1.5mg·L-1、5mg·L-1和12mg·L-13个亚致死浓度噻嗪酮连续处理灰飞虱3龄若虫不同时间后,酚氧化酶活力均显著提高,高浓度的激活作用大于低浓度的激活作用,而且随着噻嗪酮处理时间的延长,3个浓度的噻嗪酮对灰飞虱酚氧化酶的激活作用逐渐增大。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噻嗪酮对灰飞虱酚氧化酶具有激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