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居高原藏族人群EGLN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皮层体积的关联性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n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人类在青藏高原生活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两万五千年前。生活在高原将面临低氧、低压、干燥、低温和强紫外线辐射等的影响,其中低氧对人体的影响最大。低氧对生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血红蛋白浓度升高、肺动脉压上升、呼吸急促以及疲劳等,对认知的影响则为记忆减退、情绪转变和反应迟钝等。而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群经过上万年的自然选择,对高原环境适应良好。研究表明,世居高原藏族人群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具有遗传性。EPAS1基因和EGLN1基因是当前研究高原适应的热点基因。EPAS1基因和EGLN1基因均位于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信号通路上,不仅参与血管生成、红细胞生成和糖酵解过程,还可以调控神经细胞的发生和凋亡,从而来适应缺氧环境。大脑作为人体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适应环境压力和生理变化的能力。大量的影像遗传学研究表明,基因可以导致脑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例如大脑总体积、灰质体积、白质体积、皮层厚度以及白质完整性。换言之,世居高原藏族人群在高原历经了上万年的自然选择后,大脑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适应。研究目的研究世居高原藏族人群EGLN1与高原适应的相关性,进一步探索世居高原藏族人群EGLN1基因多态性与脑形态学适应性改变是否存在关联,以及相关联的具体脑区。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被试为132名世居高原的藏族大学生,女性占比为46%,平均年龄19.87±1.03岁。所有高原藏族被试均居住在青藏高原上,海拔3600米~4400米。他们都为世居高原三代及三代以上的藏族人群。所有被试间均无血缘关系,无低海拔地区生活经历。对照组为65名来自厦门大学的平原汉族学生,与藏族被试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相匹配。2.研究方法世居高原藏族大学生被试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核磁共振室,采用西门子3.0TMRI机器(Skray)进行头部核磁共振扫描;西门子公司工程师对2台机器进行质量保证(QA)。扫描的图像为3DT1相。3DT1加权成像序列:脉冲重复时间为5000ms,回波时间为2.98ms,反转角为1°,视野为25cm×25cm,激励次数为1次,矩阵为240×256,连续扫描,层厚为1mm,层数为176。利用 FreeSurfer 软件(http://surfur.nmr.mgh.harvard.edu/),采用基于皮层表面的被试间配准和皮质表面的组分析(surface-basedFreeSurfer)方法,分析3DT1图像。步骤:脑配准;分割灰质、白质和脑脊液;利用灰、白质的边界重新嵌合,得到初始脑表面;重建软脑膜表面,得到灰白质交界面及软脑膜表面模型,计算大脑的参数。在MRI扫描同一天,进行心、肺功能测试、血气分析和血样采集。血液测量用血液分析仪(Sysmex XE-2100,TOA Medical Electronics,Kobe,Japan)进行测试。血样收集后,采用MassARRAY平台(Sequenom,USA)。通过单个SNP关联分析,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分析和单体型(haplotype)分析,发现世居高原藏族人群和平原汉族人群在每个SNP位点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和连锁不平衡的程度。研究结果从EGLN1基因选取的43个SNPs位点中,除去不满足统计分析要求的11个SNPs位点,剩下的32个SNPs等位基因频率在世居高原藏族人群和平原汉族人群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上述32个SNPs位点位于三个连锁不平衡模块。三个模块中有9个单体型的频率在世居高原藏族人群和平原汉族人群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有3个单体型在世居高原藏族人群中的出现频率显著高于平原汉族人群。全脑体积相关分析发现,与EGLN1基因相关的脑区为左侧前额叶,左侧顶叶,右侧额中回下部,右侧距状旁回和右侧楔前叶,具体表现为皮层体积的增加或减少。研究结论EGLN1基因上43个SNPs位点中,有32个SNPs位点与世居高原藏族人群的适性应相关。32个SNPs位点位于三个不同的模块中。不同模块中的SNP位点与不同脑区相关;同一模块中的SNP位点,基本与同一脑区相关。与EGLN1基因上的SNP相关的脑区是大脑默认网络的重要区域和视觉皮层。默认网络和视觉皮层在藏族群的适应性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我国发生海啸概率较小,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震带附近,该地区城市有可能受到地震及其诱发海啸灾害的连续破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设计规范仅考虑了地震作用,并未考虑地
方钢管混凝土柱(CFST)已广泛应用于超高层结构中,为有效减小超高层结构中柱的截面尺寸,可采用超高强混凝土(UHSC)作为内填混凝土。为保证方钢管超高强混凝土柱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
近年来,随着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Magnetic Coupled Resonant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MCR-WPT)研究的深入,无线电能传输日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线电能
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均出现地下污水管网的老化劣化,面临大规模的维修或更换,混凝土污水管道的腐蚀防治研究工作迫在眉睫,传统防腐措施已很难满足对污水管道的耐久性要求。为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工程建设属于基建中重要一环,隧道在交通领域中所占里程高,而且所处的环境恶劣,修建过程中发生突发事故的概率较大,成为交通领域中最为关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与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但传统建筑业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使得工程延期、成本超支、质量安全、能耗污染等
土是一种由土颗粒、水、气三相组成的,具有复杂力学特性的粒状材料,主要包含摩擦性、剪胀性、压硬性等基本特性,姚仰平等在土的三个基本特性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超固结土的统
随着单层球壳结构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考虑到近年世界范围内强震频发,单层球壳结构的安全性得到广泛关注,开展强震作用下失效机理的研究日益迫切。失效判别准则是失
当今,信息化建设的程度成为衡量机关部门服务水平、发展水平的关键,很多机关部门利用先进的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开始了机关综合业务管理的建设。在此背景下,机关部门每年都会
本文以黑龙江省尚志市国有林场管理局小九林场长期未经人为干扰的林分(自然恢复林分)和经过择伐经营后恢复的紫椴(Tilia amurensis)次生林林分(择伐林分)为研究对象,通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