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缘高寒地区土壤水分与土壤全碳空间异质性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nc_xu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水分是气候、植被、地形、土壤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综合反映,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的一个关键因子,是土壤系统养分循环和流动的载体,它不但直接影响土壤特性和植物生长,而且间接影响植被分布,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局地微气候的变化。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是各种生态系统的内在属性,这种异质性的强度和空间尺度无论对群落结构还是生态过程都具有及其重要的影响。碳是一切有机物的基本成分,是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约占生物体干质量的一半,碳循环及其空间分布与生态系统的维持、发展和稳定性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土壤碳储量的库容量巨大,其较小幅度的变化就可能影响到大气排放,从而以温室效应影响全球气候变化,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是全球气候变化极为敏感的区域,分布着大面积的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沼泽类草原,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该典型高寒生态系统急剧退化。土壤碳含量及其动态平衡也是反映土壤质量和草地健康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着土壤肥力和草地生产力。本文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Kriging插值法和地统计分析,从多个样方尺度研究了青藏高原东缘高寒地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与土壤全碳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高寒草甸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最高,而高寒灌丛的较低,沙化草地的空间异质性因受到多方面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不稳定的态势。2、引起高寒草甸土壤水分的采样误差主要来源于微地形,而高寒灌丛和沙化草地的采样误差则主要来源于植被覆被变化及其带来的水分在空间上的再分配过程。3、高寒草甸土壤全碳的空间异质性高于高寒灌丛。4、引起高寒草甸土壤全碳的采样误差主要来源于淋溶背景下所引起的碳元素迁移、微地形以及草甸土壤水分状况,而高寒灌丛的采样误差则主要来源于样方尺度变化引起的植被覆被变化、碳沿坡面向下的元素迁移及灌丛土壤水分状况。5、水分的富集引起土壤碳元素的迁移。6、水分的富集或流失引起土壤中其他因子的变化,从而引起土壤全碳分布的改变。由上述可见,在青藏高原东缘高寒地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与土壤全碳在不同空间尺度上所呈现出的异质性状况和控制过程,为更好的研究全球碳循环及其合理有效的控制生态因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出现增速换挡、结构升级、动力转换等新特征,也给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过去关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枯竭型城
民国时期的视觉设计充分展现了传统艺术形式向现代设计的演变过程,是中国视觉设计的一个重要的开端,因此本文通过视觉符号在民国时期视觉设计中的运用进行探析,对民国时期所
钢笔画以其独有的艺术表现魅力在许多行业仍占有一席之地,以其清爽明快、对比强烈、便于携带、利于表现等特点,已渐渐成为美术、设计、动漫等学科的基础课程,钢笔画所传达出
“创新”一词自约瑟夫·熊彼特于1912年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以来,不断的被东西方各国奉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在中国近年来更是屡见不鲜;设计的创新更是保持
2004年,一种新玉种在云南发现,被云南省观赏石协会名为“黄龙玉”。黄龙玉是继新疆和田玉和缅甸翡翠之后发现的最优质的玉种。也是从那年起,“龙陵黄龙玉雕”逐渐广为人知。
中国的书法与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具有审美功能,同时还具有养生功能。无论书画的创作还是赏析,都是一个“修心”的过程,需要画者和观者心平气和,静心品味。书画
[目的]研究了施用东圣宝液态有机肥对连作黄瓜的土壤改良效应和黄瓜生长状况的影响,为利用有机肥来解决蔬菜土壤连作问题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取设施连作的土壤,采取盆
傩面具是傩文化最突出的展示,傩面具的发展历程较为久远,在开放、互动、共享的互联网环境下,傩面具及其文化迸发了新的活力。本文中笔者首先概要的阐述了傩面具及其文化内涵,
本文在研究土地生态经济学等理论的基础上,将耕地生态安全界定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耕地资源所处的生态环境,处于一种不受或少受威胁与破坏的健康、平衡状态。在耕地生态安全
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门类,有着其独特的魅力。构成中国画的艺术语言主要有线条、色彩、构图等。人们在欣赏一幅出色的国画作品时,不仅沉浸在它所塑造的意境之中,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