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行人—非机动车共享路段交通运行特性及分隔设施设置应用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chenzi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机动化水平的提升,城市把出行资源和出行权过多地向机动车方式倾斜,致使以“人”为主体的道路空间逐渐被现代化交通工具所挤占,慢行通行环境日益恶化。因此,行人、非机动车共同使用同一幅道路资源的行人-非机动车共享车道车道作为交通管理模式逐渐被尝试。本文以城市行人-非机动车共享路段为研究对象,探讨混合慢行流对路段通行效率及通行安全的影响。通过调查多条城市共享路段分析其交通运行特性及通行能力大小:其次分析路段交通冲突事件的发生机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构建交通冲突事件数模型;最后提出行人-非机动车隔离设施的设置条件及其设置策略。首先,选择城市行人-非机动车共享路段设计调查方案进行调查,通过静态交通设施特征、动态交通运行特性描述其交通基本参数、道路位置分布特性及通行能力特性等,得到路段上各方式运行速度均服从正态分布统计规律,其中行人平均速度基本与纯步行交通流的平均速度相吻合,非机动车因受路段行人交通影响,速度与纯非机动车交通流相比显著降低。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得到路段上非机动车密度与路段总通过量、交通方式构成比例及路段宽度显著相关等结论,并发现随路段通过量的增加,行人会尽量靠近最右侧区域行走,自行车则多集中在次右侧区域,而电动自行车则主要占据最左侧区域通行。通过对实测数据的统计分析还得出共享道上自行车与电动车的实际通行能力分别落在[500-550]、[700-750]区间内,单位:units/h·m 。其次,从共享道舒适度的定义出发,引入交通冲突事件数对共享道上各交通方式间的相互干扰程度进行定量化表述,探求慢行混合流条件下路段运行质量好坏,并结合实际路段上的冲突事件发生机理,提炼不同交通方式间各事件类型的发生条件及影响因素,分析给出双车道路段的冲突事件数模型。结合车道占用特性分析结果确定多车道的冲突事件数模型,将模型计算结果与路段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对模型进行。发现对共享路段事件数的显著影响因素有路段长度、宽度、路段总交通流率、各方式构成比例、产生冲突的交通实体间流率比、平均速度及不同方式间速度差,这为共享路段舒适性的定量化描述奠定了基础。再次,将事件数模型与路段服务水平评价建立联系,考虑路段车道占用及调查样本特性,选取自行车作为评价对象。通过对事件数的调查样本模糊聚类分析建立了各类事件数与服务水平的相关关系,并结合路段实际交通状况,对各级服务水平分级标准及其对应的事件数范围进行了探讨和调整。最后,选取自行车服务水平等级作为判定依据,对人非分隔带的适用性及设置条件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给出行人、非机动车隔离设施的设置判定流程以及相关设置建议,并进行实例分析。
其他文献
通过对桌面虚拟化部分关键技术的研究,探讨了桌面虚拟化在设计行业的必要性,阐述了桌面虚拟化在应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何在保护好其传统元素的前提下进行旅游开发,成为了广大学者研究的热点议题
自3G牌照发放以来,经改革重组后的三大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服务是电信企业经营的根本宗旨,可以说电信企业的市场营销本质就是服务营销。文章以服务营销相关理论为
目的:探讨与研究柴芩消痈汤配合西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将就诊于我院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共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单纯常规西药
文章介绍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从水化热、内外部约束力、收缩变形等方面,分析了桥梁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流程及其质量控制措施。
针对铁通公司互联网机房现实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机房综合布线系统路由设计的适应性和合理性,应用GB50311-2007布线系统的设计原则,对后期互联网机房布线整改的实现方法作了探
对星斗山自然保护区秃杉母树资源及人工林生物量、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 :湖北省秃杉母树40株 ,其中保护区内 2 8株 ,平均胸径 82 .1cm ,平均树高 43.0 5m .16年生秃
就改革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庆历新政不仅超过宋代历史上任何一次局部改革,甚至与王安石的熙宁变法亦有所不同,它关涉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举等各个方面和领域,
<正> 肿瘤性钙盐沉积症为一种极为少见的疾患,以邻近关节部位的软组织中出现无痛性钙化肿块为其特征。我们遇见1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13岁.于1982年4月就诊.4个月前感觉右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