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及变化因素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e_1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地域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与乡村各种要素及功能相互作用、渗透与融合所形成的独特的地域实体,是目前城市发展过程中问题最多、矛盾最尖锐、管理最困难的地区。因此对城市边缘区的研究已成为当今城市地理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而在城市边缘区所有的矛盾和问题中,最基本、起主导作用的又当属土地利用问题。城市边缘区的土地类型转化由于受到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广州作为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其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地作用关系亦较为复杂。本文选取广州市的边缘区之一的番禺区作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和评述城市边缘区的概念及前人所作的研究之后,系统分析了1994-2003年以来番禺区土地利用结构的时间和空间差异特征,探讨了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影响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因素。 本文在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现状进行研究时,通过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多样化指数等的测算,反映出番禺区土地利用的程度较高,土地利用结构类型复杂多样;在对番禺区土地利用类型区划分时,通过对指标的模糊聚类分析,将番禺区划分为五个类型区,比较和分析了各个类型区的土地利用特征;在研究区域差异时,借助SPSS软件,通过主因子的分析,找到了导致番禺区土地利用结构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区位交通条件;在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数量变化研究时,从类型变化的过程出发,描述了番禺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数量、幅度、速度和区域差别,结果表明近十年来番禺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农用地数量的持续减少,建设用地的快速增加,变化的区域差异比较明显,农用地减少幅度和速度呈现出自北向南递减的变化;在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变化研究时,在GIS技术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分形理论对土地利用斑块及其空间格局的描述参数(包括分维数、形状指数等)进行了测算,分析表明土地利用斑块的几何形状与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空间格局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利用图斑特征可以反映土地利用变化。 另外研究表明:通过选取反映研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变化等方面特征的多个变量,用灰色关联分析、统计分析和多项式拟合等分析方法,亦可较好地解释土地利用的区域差异、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之间复杂的相关性。
其他文献
矢量场可视化是可视化技术中最具挑战性的研究领域之一,它是运用图形学的理论与方法将数据集中所隐含的信息用图形符号及颜色等表示出来,以帮助研究者们去探索矢量场中复杂的物
河流与湖泊是地表水资源的主要载体,对维护地球生物圈的生态系统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活动对
本文选择以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和高度农业集约化为特征,经济快速发展的昆山市为典型区,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综合运用经典统计学方法、方差分析方法、相关分析方法、回归分
湖泊沉积记录是湖泊及其流域过去水文、水化学、生物、营养状态、温度及降水等气候环境信息的有效载体,在研究过去气候-环境演化中起着独特的作用。湖泊沉积物稳定碳、氮同位
The photosynthesis of rice sheath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to furnish rice yield, and it is accounted for 10 to 20% of the final yield. But, limited studies hav
作为欧亚大陆上面积最大和高度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具有强烈的山体效应,深刻影响着高原上的水热分配,以及高原山地垂直带的分布。山体效应最显著的影响就是温度的变化,但是,在深入
  本论文的野外试验是在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部的中国科学院阿克苏水平衡试验站和农一师塔里木灌区的膜下滴灌棉田进行。通过对棉花整个生长期内土壤水分与盐分进行连续取样
在福建的泉州设立市舶司是元祐二年,和广东、两浙相比迟了一百年左右。致力于设置泉州市舶司的是泉州府知事陈偁,这在《文献通考》和地方志里有明显的记载。可是记文较短,不
本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GIS的流域空间水文过程的模拟与预测”的部分内容,目的是研究如何利用马尔科夫链反射率模型(MCRM)及人工神经网络(ANN)技术估算地表植被叶面积
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结合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重读这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创立的伟大文献,深感正确理解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