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内皮祖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对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的修复作用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o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血管系统疾病是现代社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阻止AS的进展已成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的热点。许多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如老年、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都会造成以内皮细胞合成一氧化氮(NO)能力下降,细胞膜结构发生改变为主要特点的血管内皮功能失调,血管内皮功能失调是AS发生的第一步。AS治疗应包括早期阻止内皮功能失调、内皮细胞凋亡、防止AS斑块进展。如何对损伤的内皮进行修复,已成为AS研究的重点内容。研究表明内皮祖细胞(EPC)具有修复和替代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将体外培养的EPC输入血管受损的大鼠体内,能促进内皮再生;生理条件下,轻微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可以通过邻近细胞的增殖得到修复,而强烈的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的内膜损伤则要通过循环中EPC归巢到损伤部位来修复。研究发现,在成体外周组织,包括某些正常及损伤血管壁附近均存在一类具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征的细胞,这些细胞可能参与了血管组织更新和损伤后的修复过程。离体研究证实骨髓MSC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为ECs,分化后的MSC表达ECs特有标志,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KDR)、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lk-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等;此外间充质干细胞可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为受损血管的修复和新血管的生成提供了适当的微环境。本研究旨在建立高脂饮食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研究大鼠骨髓来源的EPC和MSC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比较两者的治疗效果,寻找AS细胞治疗的有效方法。第一章骨髓FPC和MSC的分离培养、鉴定目的分离培养大鼠骨髓EPC和MSC,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1、无菌条件下取大鼠股骨,冲出骨髓细胞,用大鼠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将其重悬在MSC培养液中培养,检测其生物学特性(流式和免疫组化分析表面标志、生长特性)及多向分化潜能(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分化)。2、分离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将其重悬在内皮细胞培养液中培养。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内皮细胞表面标志(vWF、CD31、CD144),通过UEA-1结合能力、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摄取能力的检测鉴定培养的内皮祖细胞,并研究细胞的生长特性和克隆形成能力。结果1、骨髓MSC的生物学特性:第三代贴壁细胞均表达MSC表面标志物CD29,CD90,不表达CD34、CD45造血细胞表面标志和CD31、vWF内皮细胞表面标志。第三代MSC接种后第1-2天生长较缓慢,从第3天起细胞开始增殖并进入对数生长期,细胞迅速增殖。根据公式DT=t×1g2/(1gNt-1gN0),得出MSC倍增时间49.13±0.7h。2、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具有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符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判断的金标准。3、培养的EPC vWF、CD31、CD144表达阳性,具有与UEA-1结合能力和摄取DiI-AC-LDL的能力。EPC的生长特性为:接种后第1-6d为潜伏期,从第6 d起细胞开始增殖并进入对数生长期。不同传代次数之间的EPC其增值能力存在差异,P2代细胞增殖能力强于P5代,它们的增殖能力在第8天显示出差异(p<0.05),第10天出现显著差异(p<0.01),P2和P5EPC的倍增时间分别为:82.70±4.28h和90.88±5.30h。骨髓EPC具有克隆形成能力,并且克隆形成的数目与再种植细胞数量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接种4000、6000、8000、10000个细胞可分别形成22.00±3.60、33.67±5.13、42.00±3.00、61.00±4.58个内皮细胞集落。结论从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成功分离培养获得MSC和EPC。第二章动脉硬化大鼠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动脉硬化大鼠血管内皮的衰老分析目的建立SD大鼠动脉硬化模型;观察大鼠血管内皮细胞衰老改变。方法1、SD大鼠28只,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7只。A组喂食普通饲料,B、C、D组喂食高脂饲料。大鼠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测定血脂的变化,HE染色分析主要动脉血管结构的改变。2、胶原酶灌注方法,分离胸主动脉和肾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鉴定内皮细胞;应用细胞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衰老相关的半乳糖甘酶(SA-β-gal)活性。结果1、SD雄性大鼠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大鼠血液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高脂血症大鼠动脉血管出现明显的粥样硬化改变。2、分离培养后的胸主动脉和肾动脉血管内皮细胞表达vWF,CD31;高脂饮食后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衰老增加,SA-β-gal活性明显增加。结论1、成功建立SD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2、高脂血症引起大鼠动脉结构发生病理改变,动脉血管内皮细胞衰老增加,SA-β-gal活性增加。第三章骨髓EPC、MSC对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的修复作用目的研究大鼠骨髓来源的EPC和MSC对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效果。方法1、包装、纯化rAAV2-IRES-GFP,并转染EPC和MSC。2、将转染了rAAV2-IRES-GFP的EPC和MSC经尾静脉分别移植入高脂饮食大鼠体内,病理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注射后两个月,检测血脂水平;HE染色观察主动脉的组织学改变;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标记的细胞。3、RT-PCR检测主动脉壁一氧化氮合酶(eNOS)、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载脂蛋白E (apoE) mRNA的表达。结果与病理对照组比较,EPC和MSC细胞治疗后大鼠血脂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动脉壁脂质沉积减少;主动脉冰冻切片中可以检测到GFP标记的细胞,细胞排列整齐,衬在血管内膜上;动脉璧ICAM-1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apoE及eNOSmRNA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增高,三种基因的表达以EPC治疗组改变最为显著,提示EPC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修复作用优于MSC。结论EPC和MSC对动脉硬化老化的大鼠血管内皮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两者比较,EPC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修复作用优于MSC。
其他文献
采用共混法制备了不同磷含量的阻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样品,差示扫描量热(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和Avrami方法研究了
<正> 陕西省咸阳市在前不久编写出了《咸阳市一九八一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这是该市第一次较为全面和系统地对本市的环境状况作了论述,并对以后如何改善环境质量提出了治理
目的:分析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与重庆地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型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本院疑诊或者已经诊断的冠心病患者398例,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
基于管理沟通能力和学校效能的概念解读,设计了校长管理沟通能力与学校效能关系的测量量表。立足于教师反馈,以中学教师为问卷调查对象,利用Amos 17.0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不稳定斑块破裂导致冠状动脉腔内血栓形成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发生的主要机制,斑块内血管新生和粘附作用都是斑块局部炎症反应的重要表现,二者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目前研究显示血管张力和内皮细胞功能在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内皮功能和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可导致高血压,本文通过动物实验和细胞培养两部分分析引起血管活性物质变
卵巢癌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发生率占第二位,但死亡率占第一位.其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是难于早期诊断、复发率高.为了提高治愈率,准确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后的监测尤显重要.本文应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 10 5例健康孕妇妊娠早、中、晚期及产生甲状腺功能参数 (TT3 、TT4 、FT3 、FT4 、TSH)和HCG的水平。以了解正常孕妇妊娠各期及产生垂体 -甲状腺轴功能的变化 ;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