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心灵结构与佛教唯识学心理结构的研究比较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sco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教起源于印度,经过几千年,到今大部分东西方国家都有了佛教的出现。佛教不单纯是一宗教而它的本身包含丰富哲学、心理学、文化、艺术等内容。有不少心理学家通过研究佛理获得很多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以及心理疾病治疗的钥匙。其次,佛教唯识学的理论与西方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理论有许多共同点,特别是无意识的范畴。由于唯识学的词言以及方法展开给人难以理解,因此,把佛教唯识学理论与精神分析心理学中的无意识范畴加以比较与解释,会给心理学更加补充,给佛教心理学更丰富实践理论的意义。  “无意识”是我们心理结构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意识被控制的根源。在精神分析理论中,荣格不完全接受弗洛伊德无意识的概念,而且进一步将无意识分成个人无意识和超越个人、地域、时代局限的集体无意识概念。佛教的唯识学也对无意识领域有所看重。唯识学理论将人的心理分为“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和“无为法”。其中,“心法”或者“心王”又分为三个层次,最表面称为了别境识,包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识;其次是意识发生根源的末那识,又是我们所有执着,烦恼的原因;最后是一切身心活动产生的根源,储藏着我们无始以来所有的生命经验的阿赖耶识。后面两者相当于荣格所说的无意识领域,进行分析荣格与唯识学无意识领域的差异,是本文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首先,本文介绍唯识学研究的背景,研究意义和目的;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唯识学以及分析精神的相关概念,介绍了唯识学的起源,部派佛教的唯识思想与现在唯识学的概说;第三部分,综述佛教唯识论的几个基本概念,然后,进一步分析心理活动的整体。第四部分,佛教八识系统与荣格心理结构的对照,这主要分析三个成分意识与第六识,个人无意识与末那识,集体无意识与阿赖耶识。最后,第五部分是荣格与佛教对于现在心理学的启示。这部分主要提出心灵意识的发展过程,教育的终极目标和荣格人生之路与佛教解脱观。  人类无意识的现象是非常复杂和深广的,研究荣格心理结构的无意识与佛教八识中的无意识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了解精神分析心理学以及东方传统心理学,从而对现代心理学的思想与方法提供有益的补充。从实践来说,可以把唯识学的理论介绍给人们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提供一个维护人格心理有价值的参考方法。
其他文献
根据电火花线切割自动编程系统对零件智能化、参数化设计以及零件的三维显示和加工过程仿真的需要,通过对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对象的分析,结合OpenGL在图形几何建模上的特点,建
自Tversky和Kahneman(1981)研究人们的决策行为时发现框架效应这一现象以来,框架效应一直都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之一。框架效应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经济、政治、消费、商业和医
近些年来,大学生自杀问题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其中女大学生的自杀问题也引起了高度重视。本研究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来自武汉地区的六所高校的6096名大学生作为被试
本人有幸受一家汽车经销商邀请,试乘试驾2014款美国佛利蒙总装厂生产的Tesla纯电动汽车,感觉提速特快,风驰电掣,司机右侧中控台大的iPad显示良好的人机对话画面,该车串联了6187块
首先,有必要介绍一下本次活动的发起方——爱驾传媒.这个充满活力的团队策划组织了这次重走G318打造国民公路”为主题,为期36天的官方路演活动.3月18日,车队从G318零公里处上
期刊
近十年来,学术界出现越来越多关于儿童社会情绪能力发展的研究,对儿童社会情绪能力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涉及。一系列有关儿童社会情绪能力的实证研究表明,儿童社会情绪能力的发展
网络游戏成瘾危害着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方方面面,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进一步探讨影响网络游戏成瘾的重要因素,并探讨如何给那些存在网络游戏成瘾倾向的大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心理援助。
自我价值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从19世纪末开始就有学者对自我价值感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很多实质性的研究成果。但时至今日,以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对个体自我价值感的干预研究
应用DSP、CPLD和CAN总线等先进技术研究了一种分布式的电池管理模块,具有安全管理、能量管理和信息管理等主要的电池管理功能.详细介绍了使用这种模块的电池包的分布式结构特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持续高速发展,一些社会生态问题也接踵而来。儿童肥胖这一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也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显现出来。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刚刚推行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