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60年代初期开始,日本的中小企业政策与产业结构政策相结合的趋势愈加明显。为了强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促进中小企业的现代化成为这一阶段中小企业政策的理念。由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生产率上存在较大的差距,国民经济的发展不均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很低。中小企业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过小和过多,为此日本政府实行了以“中小企业结构的高度化”为中心的中小企业政策。通过鼓励中小企业合并、开展专业化分工和联合生产、建设共同设施等手段,促进中小企业规模的扩大和集约化。
60年代,上述理念体现为中小企业的组织协作化政策。以“组合”的形式,把中小企业组织起来,在生产、销售和其他方面相互合作,来弥补中小企业规模小的弱点。60年代后期,鼓励“组合”中的中小企业开展共同事业,在适当的企业规模基础上寻求共同利益、提高生产率。
70年代,上述理念体现为中小企业的结构调整政策。现代化政策不再像过去那样以个别中小企业为中心来实施,而是以重点行业内的全体中小企业为对象实施。把关系到国际竞争力的行业指定为重点行业,促进行业内的中小企业通过合并、联合生产等方式调整结构,后期还引进了知识集约型的生产和经营模式。政策的目标是提高行业内全体中小企业的现代化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作为中小企业结构调整政策的重要一环,70年代日本还实行了振兴中小承包企业的政策,对中小承包企业实施结构调整,并与大企业合作改善中小承包企业的交易条件。
在实施中小企业政策的过程中,国家从金融和税收方面对执行“结构高度化”的中小企业进行援助,促进政策的施行。通过中小企业高度化贷款以及中小企业事业团的贷款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日本在高速增长时期以及稳定增长时期实行的“产业结构型”的中小企业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仅提高了中小企业的现代化水平,缩小了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差距,还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