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致力于研究柔肝化纤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激活素A(ACTA)表达、血清卵泡抑素(FS)及肝细胞凋亡的影响,从而探讨柔肝化纤颗粒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完善该药对TGF-β超家族其它成员的影响,进一步从TGF-β超家族信号转导水平上阐明中药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及名老中医治疗肝病的学术理论,找出作用靶点的规律并整理提高,丰富中医药对肝纤维化的防治方法和方药。
方法:本实验选用健康清洁级大鼠120只,雌雄各半,体重220~250g,随机取1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剩余大鼠进行肝纤维化造模,于第4周末造模大鼠随机处死8只,证实肝纤维化形成后,将其余造模大鼠随机分为病理模型组(B组)、柔肝化纤颗粒大、中、小剂量组(C组,D组,E组)、大黄蟅虫丸(F组)及秋水仙碱对照组(G组)共6组,每组16只。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合法大鼠肝纤维化模型,A、B组4周后灌胃与治疗组同容积的生理盐水;C、D、E、F、G组造模4周后分别给予柔肝化纤颗粒大(20g/kg)、中(10g/kg)、小剂量(5g/kg)、大黄蟅虫丸(0.2g/kg)、秋水仙碱(100μg/kg)灌胃,以上各组分别于用药治疗后6周、12周处死,剖取肝脏,HE染色后用光镜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激活素A(ACTA)表达、血清卵泡抑素(FS)、肝细胞凋亡的情况。
结果:
(1)一般情况:
病理模型组大鼠随造模时间的延长,逐渐出现皮毛稀松、色黄、无光泽,进食及饮水量减少,体重减轻,部分大鼠大便溏泻。正常对照组在整个实验期间,皮毛紧密、色白、有光泽,饮食情况好,活泼好动,体重增加。各治疗组开始治疗后,摄食、体重增加,毛色逐渐光润,活动趋于正常。病理模型组动物较另外6组动物瘦弱,皮毛无光泽,倦怠,精神萎靡,进食明显减少,激惹后烦躁易怒。
(2)肝组织HE及Masson胶原纤维染色光镜下观察:
模型组多数正常小叶结构被破坏或消失,由汇管区和中央静脉伸出粗大胶原纤维条索分割、包绕肝小叶,肝细胞索排列紊乱,肝细胞水肿明显,脂肪变性广泛,部分有坏死。纤维隔内有大量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等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治疗组肝小叶结构破坏明显减轻,肝脏胶原纤维增生亦明显减轻,纤维条索疏松变窄。肝细胞水肿好转,变性情况明显改善,炎细胞浸润减少。其中以柔肝化纤颗粒高、中剂量组肝脏结构改善较为明显。
(3)免疫组化结果:
正常组肝组织中几乎不表达ACTA,模型组ACTA阳性表达主要位于中央小叶和门静脉周围肝细胞中,并在Kuffer细胞、类间质细胞质及其周围也可见其表达,柔肝化纤颗粒治疗组阳性染色程度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1)。
(4)RT-PCR
正常肝组织几乎不表达ACTAmRNA,而模型组表达明显增强,ACTA/GAPDH比值为(0.61±0.21),远高于正常(P<0.01);柔肝化纤颗粒高、中、低各治疗组ACTA/GAPDH比值明显降低(P<0.01)
(5)血清FS的表达变化:
柔肝化纤颗粒大、中剂量组升高血清FS水平的表达均优于秋水仙碱组和大黄蟅虫丸治疗组(P<0.05);柔肝化纤颗粒小剂量组与秋水仙碱组、大黄蟅虫丸组比较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
(6)柔肝化纤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正常组大鼠肝组织中偶见凋亡细胞,模型组大鼠肝小叶内有较多凋亡肝细胞,胞核呈棕黄色。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凋亡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柔肝化纤颗粒大、中、小剂量治疗组肝细胞凋亡均较模型组有明显的降低(P<0.01),其中柔肝化纤颗粒高剂量组肝细胞凋亡较低剂量组显著降低(P<0.05)。
结论:
(1)柔肝化纤颗粒能够改善肝纤维化大鼠的精神状态,皮毛色泽,饮食情况,体重等一般情况。
(2)柔肝化纤颗粒能够明显减轻大鼠肝纤维化的程度,有比较强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3)柔肝化纤颗粒可以降低ACTA的表达和升高血清FS的水平、从而减少肝细胞的凋亡,促进肝细胞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