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流变复合隔振器优化设计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xi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密测量和微制造载荷平台在国防科研和民用工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复杂恶劣的宽频微幅振动会严重影响精密仪器设备的测量或加工精度,其执行严苛的容许振动标准,对振动抑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被动隔振器因其结构与性能参数固定对宽频振动的衰减效果有限,而主动作动器仍存在能耗大、控制易失稳等技术痛点。近年来,基于磁流变(Magneto-rheological,MR)技术的隔减振器因具备瞬时、连续、可逆的磁控力学特性,辅以半主动控制策略,为解决精密载荷平台的宽频隔振问题提供了新方案。但截至目前,大部分的磁流变隔减振装置局限于单一的材料或元件构造,难以实现变刚度变阻尼(Variable Stiffness and Variable Damping,VSVD)的联合控制,制约了其控制频带的拓宽和响应峰值的衰减。鉴于此,为接近理想隔振系统“低频大刚度大阻尼、高频小刚度小阻尼”的动态特性,本文融合了磁流变弹性体(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s,MRE)刚度隔振和磁流变液(Magneto-rheological Fluids,MRF)阻尼减振技术,提出并设计了磁流变弹性体-液(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fluid,MRE-F)复合隔振器,围绕其工作机理与理论设计、结构参数与性能优化、磁控力学性能评估以及半主动实时控制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系统性研究。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归纳如下:(1)MRE-F复合隔振器VSVD机理与性能分析模型。本文提出的复合隔振结构由MRE刚度隔振单元和MRF阻尼减振单元并联构成,避免了工作磁路的交互影响,实现了VSVD的独立控制。为了充分发挥MRE和MRF的磁流变效应,采用工作磁路解析模型评估MRE薄层和MRF间隙的磁感应强度。通过电磁场有限元仿真精确地得到复合隔振器内部的磁感应强度分布,验证了两个单元磁路布置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基于MRE圆筒剪切结构和MRF平板流动、剪切模式,以结构几何参数和材料力学特性为设计变量,分别建立了MRE隔振单元垂向静态刚度和MRF减振单元输出阻尼力的计算模型,并推导出器件功耗和电磁响应性能的分析模型,为复合隔振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2)MRE-F复合隔振器结构参数与性能优化设计。为了高效地处理复合隔振器的多参数、多目标(磁控刚度、磁控阻尼、器件功耗及响应时间)优化问题,采用完全因子实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s,Do E)方法分别进行了MRE刚度单元和MRF阻尼单元的结构几何参数析因分析,筛选出关键的设计变量。针对MRE刚度单元和MRF阻尼单元的设计要求,建立了相应的多目标性能优化模型,基于Pareto最优理论和NSGA-Ⅱ优化算法,获得了结构参数更加合理、性能指标更加均衡的最优设计方案。为了实现以上优化流程与迭代计算的自动化,将复合隔振结构的电磁场有限元模块和性能计算模型集成到mode FRONTIER优化工作流,搭建了以NSGA-Ⅱ算法为主程序的多目标联合仿真平台,并验证了优化方法的有效性。(3)MRE-F复合隔振器力学特性实验研究。为了定量地分析复合隔振器的磁控刚度和阻尼特性,根据其工作模式制定了力学特性测试方案,建立了磁控力学性能评价标准。利用MTS液压伺服测试系统,围绕励磁电流、激励频率和峰值位移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及分析,结果表明:在VS模式下,有效刚度随着MRE刚度单元励磁电流的增大而增加,随着峰值位移的增大而降低,受激励频率影响较小;在VD模式下,等效粘性阻尼系数随着MRF阻尼单元励磁电流的增大而增加,随激励频率和峰值位移的增大均减小。(4)MRE-F复合隔振系统VSVD建模与控制研究。考虑到常规的VSVD建模存在因素多、分析复杂等问题,采用无量纲方法建立等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分别通过谐波平衡解析法和Runge-Kutta数值法获得其解析解和幅频响应特性。针对不同的VSVD控制模式,开展了复合隔振系统加速度传递率的扫频振动实验研究,验证了VS模式的移频特性和VD模式的共振峰值衰减特性,获得了其有效工作频段。为了检验复合隔振系统的实时控制效果,设计了半主动ON-OFF控制器,搭建了d SPACE硬件在环实验系统,进行了被动控制、VS控制和VSVD控制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VSVD控制不仅拓宽了被动共振的抑制区间,而且能够在宽频共振区取得更大的振动衰减率。本文对MRE-F复合隔振结构及系统的研究,为利用磁流变VSVD技术解决宽频微幅隔振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数字成像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数字图像质量需求也在日益提高,从而达到更逼真、更沉浸式的视觉体验。多曝光融合(Multi-Exposure Fusion,MEF)作为一种能够弥补真实场景与图像采集设备之间动态范围差距的技术手段,使得融合图像质量更佳,更能真实和生动的模拟现实场景,广泛受到国内外学者和相关技术厂商的关注。本文以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税收是政府税务管理部门依据国家税收法律法规,通过一定的征缴措施,依法取得的财政收入,用以满足政府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的需要,并有效调节社会需求,稳定社会经济。税收风险是指税务部门在征缴税款过程中,由于受经济环境、纳税环境以及税收制度缺陷等方面的影响,税收职能出现履行障碍,导致税款征收出现流失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因此,税收风险管理至关重要。风险管理通过研究风险发生规律,运用各种管理策略和手段对风险进行识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的显著表现形式,是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揭示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判断土地利用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往往以消耗大量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是否发生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决定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又是什么?未来区域
作为农业运输和田间作业的主要动力机械,拖拉机对现代化精准农业起着重要作用。重型拖拉机因具有匹配先进配套机具、开展联合复式作业、减少作业人员数量、降低作业时间、提高作业效率的特点而受到农机制造商及消费者的关注和重视。虽然我国已成为农机制造大国,但产品仍以中、低端为主,高端重型拖拉机研发制造能力还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其制造关键技术长期被欧美农机巨头垄断,形成了技术封锁。因此,突破国外在该技术领域的长
针对金属矿山采场地压大、留设原岩矿柱损失率高、构架传统人工矿柱接顶困难及被动承载问题,本文提出“膨胀支护”理念,自主研发具有主动支撑、应变硬化承载性能的新型人工膨胀矿柱。基于理论分析、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和现场工业试验相结合方法,测定桶式膨胀装置和人工膨胀矿柱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揭示膨胀支护体的主动接顶机理、承载机制和与顶板的相互作用关系,研发基于人工膨胀矿柱支护的硬岩采场顶板稳定性和地压控制新技术
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化,产生的大量工业污水对地表水环境以及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特别是工业污水中多种持续性难降解有机物,难以通过常规污水处理工艺彻底降解,长期在自然界中富集,对人类健康与自然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针对此类问题,高级氧化技术与20世纪80年代兴起,同时基于臭氧的高级氧化技术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他们通过各种催化手段分解臭氧产生大量羟基自由基(·OH),彻底将有机物
CT成像已经成为医疗诊断中不可或缺的影像技术之一。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常规CT越来越难以满足临床需求,尤其是在成分分析和功能分析方面。能谱CT作为常规CT的升级,具有成分分析和功能分析的优势,正获得越来越广泛的临床应用和关注。但是,能谱CT成像需要采集两组X射线投影,导致患者承受的辐射剂量是常规CT的2倍。此外,现有的能谱CT重建算法存在耗时过长的问题。辐射剂量高会增加患者身体发生病变的概率,危害
冷弯薄壁型钢柱作为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主要的承重骨架已经在国内外很多轻钢结构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实践证明,由于薄壁构件的板件宽厚比较大,受压时易发生局部屈曲失稳,通常在板件上设置加劲肋,可显著提高构件的局部屈曲承载力,增加其稳定性。对于薄壁型钢构件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现有规范尚没有考虑畸变屈曲的影响,并且计算过程复杂的缺点越发突出。近几年来,提出的直接强度法(Direct Strength Method
四旋翼无人机属于多旋翼飞行器的一种,它由四个中心对称分布的螺旋桨提供动力。相比于固定翼和单旋翼飞行器,四旋翼无人机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微型化和轻量化,能在狭小的空间内垂直起降和悬停飞行,以及机动性较强等特点,成为国内外科研学者关注的热点。同时,这些优异的性能使其在军事、民用和商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战场侦察、防火救灾、航拍摄影、农田植保、物流快递等。飞行控制系统是四旋翼无人机的核心部分,是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