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饥荒经历改变人们的风险偏好了吗?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居民的高储蓄率是世界皆知的,即使在现代社会各种保障体系逐渐健全的情况下,储蓄率依旧很高,为什么中国人偏爱储蓄呢?为什么中国人风险偏好偏向于保守呢?程令国、张晔(2011)认为我国居民偏爱储蓄的行为可能与1959-1961年的三年饥荒时期人们遭受长期物质匮乏的经历有关,也即大饥荒经历改变了人们的长期风险偏好。目前,从国内外的文献看,将个人经历和个体风险偏好选择结合起来的经济学定量研究并不多,本文整理了河南省123个县1949-1979年的农业统计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尝试着对大饥荒是否改变了人们的风险偏好进行了定量研究。本文在文献综述和历史背景部分着重地介绍了造成饥荒的不同原因和大饥荒时期的统购统销政策等制度背景。因为造成饥荒的原因不同,对经历过的人造成的心理影响也不同。我们通过分析大饥荒(1959-1961)前后,人们对农作物的种植结构选择的变化,来识别这种变化是风险偏好变化还是对政策的反应造成的。于是,我们提出了两个理论假设,第一,大饥荒并没有改变农户的长期风险偏好,他们意识到饥荒的发生更多的是典型的统购统销政策因素带来的,为了避免政策因素再次带来饥荒,农户们会增加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来积极抵抗统购统销政策。第二,农户们意识到饥荒的发生和制度没有太大关系,更多是因为天气造成的粮食减产,饥荒的痛苦经历在人们心中留下了烙印,改变了农户的风险偏好,让经历过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保守,在接下来农作物的播种选择上,考虑更多的是维生,所以会投入更多的要素在一些充饥、抗旱粗粮等粮食上。我们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占比(y1)和粗粮产量占总粮食产量的比重(y2)作为被解释变量,饥荒严重程度(drt)作为关键解释变量,选择1950-1956年作为基期,饥荒后不同时期作为对照期,采用双重差分模型,选择双向固定效应,通过不断加入控制变量,得到回归结果。最后,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饥荒过后,人们的选择行为确实发生了变化,但是,大饥荒经历并没有让人们的风险偏好变得更加保守,以至于在饥荒过后会投入更多要素在一些抗饥、维生食物上,相反,通过回归结果,我们发现饥荒时期死亡率越高的地区,在接下来的年份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重(y1)越大,粗粮产量占总粮食产量的比重(y2)越小,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是支持第一种理论假设。最后,我们又验证了饥荒发生的原因,发现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和死亡率是显著的负相关,这又进一步地支持了我们的假说。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儿童戏剧市场发展迅速,但依然面临着"戏剧文化成熟的同时中国传统色彩却在淡出,商业价值提升的同时却加大了对西方话语框架的依赖"两大困境。本文试图明确当前中
为了研究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后期下挠影响因素,以一典型3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采用规范和有限元数值计算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箱梁预应力损失和变形的时变效应,在
作为多文本阅读的一种形态,群文阅读是单篇阅读的辅助形式,它是随着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逐渐酝酿、思考、实践而形成的语文教学的新形式。群文阅读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在互
日本曾经历了校园欺凌的高发时期,政府为了有效防治校园欺凌采取了诸多有效措施,其中核心的内容是形成了以《校园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为核心的校园欺凌防治体系。我国在未来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平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企业生来以追求利益企为宗旨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企业不能脱离其利益相关者而独立存在,因此企业应关注其利益相关
通过对国内一些优秀休闲广场设计的总结,从以人为本、生态、经济效益、展现地方特色等方面,对城市休闲广场的设计原则进行了阐述,并对当前广场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城市休
用字判断任务考察单字词的词频和累计频率(字频)的作用.实验一发现单字词有词频做应.词频和词素频率没有交互作用.实验二同时发现了累计频率和词频的作用.结果表明单字词的调
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教育部出台《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学校足球教育成为当代学校体育教育关键的一环。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
麻杏石甘汤全方药用四味,即麻黄、杏仁、石膏、甘草,药少力专,组方精妙,全方清宣降化四法俱备,共奏辛凉宣泄、清肺平喘、化痰行水之功。而肺炎患者多因感受时邪,首先袭肺,肺宣降失司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同时企业也在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想要良好经营,必须研究出较为适合自己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有了好的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