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谷若翻译特色研究——兼评《德伯家的苔丝》汉译本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wj9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意在探讨在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张谷若的翻译及其特点,以及他的翻译对中国文学和翻译的影响。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多元系统论,以及这一理论与张谷若翻译研究的关系。一直以来,翻译评论家往往更多注意到翻译技巧与翻译标准的问题。这样,翻译就被局限在了语言研究的层面。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多元系统论把翻译文学视为目标语文化、文学与历史的一部分。从而,译作的选材,译技的采纳和作品的影响都与目标语的社会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张谷若所译的《苔丝》也不是随意而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翻译界开始流行对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的介绍。张译哈代恰好满足了当时中国文学界以及动荡的社会形势的需要。当然,张译作品之所以得以流行也和他本人高超的译技密不可分。 第二章主要描述了张谷若的翻译观点,张谷若虽然对翻译理论很少有系统地阐述,但是依然不可否认的是他对翻译有独到深刻的见解。论文将从四个方面来分别解析他的翻译观:关于“信”;关于地道;关于注释;关于读者。张谷若提出,“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内容方面,包括思想实质等。二是形式方面,包括字句表达等。完美的翻译是译文与原文在内容、形式、用法性质及习惯四个方面都达到对等。地道是张谷若翻译的一大特色,他一生都在追求这一标准,从译而言,他提出“地道的原文,地道的译文”,从人而言,他笃信要作地道的译文,首先必须做地道的人。注释是张译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张谷若对注释的看法简要的可以概括为三点:未做翻译,先作注释,注释的目的是为读者阐明那些有疑惑的问题;注释也是研究工作;读者对注释的态度迥异。张谷若不但追求对原文本的忠实,他还更多地考虑到译语读者的接受问题。所谓的“信”,“地道”,“注释”都是为读者服务的。 第三章具体分析了张谷若所译《苔丝》的特点,并与吴迪的译本作一比较。作者首先点出原文本的地方风味,以及张吴两位翻译家借用山东方言对这一现象的传达。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在山东方言的使用技巧上,张译略胜一筹,并进一步分析了张译本山东方言使用的必要性。关于四字格的使用,当今翻译界也是各执一词,作者在此提出所谓四字格使用“度”的标准就在于译文能否基本传达原文的精神。第三章的最后一部分梳理了张译《苔丝》的所有注释,并借用孙迎春的分类标准,从内容上把译本中的436条注释分为六类,每一类都分别用例证的方法作了更深一步的探讨。最后总结了张译本注释的作用,比如帮助读者理解原作,向中国介绍西方文化以及深入对原作者的研究等。 第四章反观了张谷若的翻译对中国文化和翻译文学的影响。既然大的社会文化背景制约了个体的翻译,那么反过来个体的翻译也必然会对目标语文化产生影响。在多元系统理论的关照下,作者首先从宏观上分析了翻译对其相关因素的影响,然后又具体的探讨了张谷若及其娴熟的翻译对中国社会、文化和翻译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期刊
LabVIEW是一个高效的图形化程序设计环境,它在测量、测试及工业控制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介绍了一种基于 LabVIEW的光纤光栅波长移位检测系统,依靠虚拟仪器工作平台(LabVIEW),实现了PC机与可调谐激光器之间的通信及数据采集、分析和显示;从而快速、智能化地实现了光纤光栅波长移位检测。实验表明该系统的波长检测灵敏度为0.00965 nm/℃,波长分辨率为2pm,波长检测范围不受系统限制,一
对于广告的研究,语言学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看法,其中主要包括符号学分析法、文体学分析法、话语分析分析法以及语用学分析法。但这些理论都没有给出一个令人满意和透彻的解释。
在中国,刺绣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刺绣工艺因其地方风格特征而被分为若干流派,各个流派的刺绣在题材、内容、工艺和技术上亦有着较大的差异。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的
乙型肝炎(乙肝)是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传染病。我国人群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很高,在以集体生活为主的高校,加强对乙肝感染的监测及防治工作极为重要。为了解乙型肝
期刊
近年来,随着大学扩招,大学英语老师们授课往往是“一刀切”,“因材施教”根本无从实现。然而,教育专家及一线教师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者的重大差异其实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产生了
期刊
期刊
叙事是一种修辞。不同叙事策略的选择意味着不同的修辞意图。本文由叙事修辞的角度入手,从叙事时间、叙事人称及不可靠叙述者三个方面,对马丁·艾米斯的《时间箭》进行研究。